长年清澈透明的浮粟泉。
神泉再现 海南第一
步入琼园,但见古树撑天,20多株荔枝、龙眼、人心果、鸡蛋花等高大树木,不仅枝叶荫翳,花香四溢,而且茂林修竹,错落交融,衬托着那些依地势起伏而建的堂亭,其红墙绿瓦更显玲珑别致,古色古香。
遥想苏轼当年泉边漫步读书,原以为如今依然是两泉对应,会见曲径溪涧,会闻泉水叮咚。哪知在园中寻遍各径,包括绕洗心轩走一圈,也不见“浊而甘”的洗心泉,只看到粟泉亭和泂酌亭之间“清而甜”的浮粟泉,其泉也是静水深流,独得幽雅宁静。
记者查《方舆胜览·海外四州》、《舆地纪胜·海南》等古书,都见有双泉为“宋苏轼所凿”、“两泉相去咫尺”等内容,还载南宋名臣李光贬琼州12年,居双井(双泉)冈9年,再移昌化,故有诗云“曾是双泉旧主人”之句。
对于“东坡双泉”命运,《民国琼山县志》舆地志载:元嘉泰二年(1202年),万郡守重修,蒋琬作记,后久填废。即文庄丘公(丘濬)亦有“双泉湮没不可见”之叹。该志书还提到浮粟泉“其味更冽”、“泂酌亭虽圮,其基址并术根石尚存。但其上冢墓累累,已不堪用。”
因双泉而生曾经被毁的亭堂或原址或移地重建,已基本陆续复原,唯双泉只剩一眼,看看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郡守叶汝兰借泉颂扬,亲笔题写在粟泉亭上的对联“粟飞藻思,云散清衿”,又看看由叶汝兰所题、清代著名金石家汪厚所书刻于泉台上的“浮粟泉”三个字,让人不由感慨万千。浮粟泉前的石碑给人欣慰,碑上记载了1997年再修这个苏公谪琼期间留下的重要遗迹的经过。
“那个混浊的叫洗心泉,在元末明初已湮没,具体位置也不知在哪,现在也很少提它了!”五公祠景区讲解员王丹介绍说,这个在清朝又重见天日的清泉——浮粟泉,是苏东坡所凿双泉之一,距今920年。过滤区是在1997年重修时所设,上下相连三口大小不同注满泉水的方井,上为泉眼,中为滤池,下为饮水处。“现在很多人来游园,首先要看浮粟泉,它素有‘海南第一泉’美称。”
海南人文历史专家、学者刚峰认为,浮粟泉这口古井之所以被称为“海南第一泉”,除了是苏轼当年“凿的井”这一历史缘故外,还跟这里凝结了历代贤官们造福于民的情感有莫大的关系。泉边专门建有一牌坊名叫“思贤”坊,坊后就是著名的苏公祠。从海南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还没有哪个泉能荟萃这么多的历史人文,故此泉可谓“文化第一泉”。
刚峰说,此泉列为海南第一,还有个风水轶事。当年,苏东坡在此开“龙眼”,有“龙泉”之称。此龙脉从五公祠沿岗而下,过龙歧村奔赴至海作为海口“五龙戏海”之一,海口亦有“五龙门庭”之称。苏公坡在此讲学,开启了海南文瑞之祥。
浮粟泉历经近千年沧桑,虽然只有1米多深,表面看不见泉水喷涌,但神奇的是,水源旺盛,从不枯渴,不论大旱或大涝水位都保持不变。泉水多少年也难见水垢,一直纯净,清澈透亮,味道甘爽。曾有人在清代镶刻的“浮粟泉”匾下增刻“神龙”两字,可惜该匾在“文革”期间被毁。该口古井堪称“神泉”。
居住在府城的老人们说,传说取水之人只要在井旁用脚一跺,井底下如源源不断的冒出水泡,那么来年一定会财源滚滚,生活蒸蒸日上。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海府地区的财主和商人到了除夕那天都会到井边踏上几脚,以祈求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有些距此较远的有钱人竟然还雇用人力或牛车拉泉水回家饮用,泡茶香醇无比。那时,泉水珍贵,如同圣水。后来该水经化验属矿泉水,含有多种人体需要的矿物质,具有保健作用。如今,作为古迹保护,已不允许商用或随意私自取水。
泉水汩汩忆东坡,饮水思源难忘恩。苏轼在海南留下“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的绝唱,也留下滋养人们心灵和精神的圣泉,它就像浸润两岸庄稼、美化城市的美舍河一样流淌不息,把香甜无声地流进世人的眼睛和心底。
记者 彭桐
(海口网12月20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