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795万名应届大学毕业生中,520万人投了10份以上的简历才找到工作。其中80万人的简历,出现在50多家公司的邮箱。和父辈不同,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再将毕业后的工作视作稳定的开始,唯一的归宿。求职更像是“尝试”。调查显示,62%的2017级应届毕业生认定自己需要“先就业,再择业”。六成以上90后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做不满1年。其中,38%的人不到半年就会另谋高就。(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我们的传统文化其实是相对求稳的,受着文化影响,再加上工作流动也缺少条件,因此过去人倾向于稳定,跳槽的现象相对较少。对于现在年轻人的跳槽,一般过来人也有些看不惯的样子,出于对年轻人的担心,经常发出一些“友情提醒”。
频繁跳槽确实需要引起重视。今年初,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仅从月收入方面来看,毕业生的职业忠诚度与其月收入大致成正比,大学毕业生跳槽越多收入越低。这容易理解,从事一个行业与投资差不多,有时需要“捂”,如果有着走马观花的心态,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想着下一家,“蚂蚱心态”并不利于职业发展。网上流传那些与马云一起创业的人,最终以其长线思维获得了长线回报,并非没有道理。
但要看到,时代发展到今天,要求年轻人像过去人一样一个职业干终身,甚至一个单位呆终身,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了。老人们往往喜欢拿出“麦田摘麦穗”的故事,来劝慰年轻人不要跳槽。确实,“这山望着那山高”,最终摘的麦穗可能还没有开始的大。但是,如果只是满足于手上的,止步于得到的,对未来没有想法,那么永远不可能摘到更大的。流水不腐,川流不息,保持一颗进取的心,不是一件坏事。
很多年轻人的跳槽,其实也是迫不得已的结果。不排除有些年轻人有着“蚂蚱心态”,始终“在路上”,但这毕竟只是个例。大多数人,“其实我想走,其实我想留”。跳槽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围城内的风景确实不怎么样。有些单位不仅没有什么“前景”“钱景”,而且单位文化存在重大问题,留下来简直度日如年。二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有着更美的风景,跳槽也是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
有人可能会说,为什么老人们能够“耐得寂寞”,甚至“耐得折磨”?真要做一个调查,那些很少跳槽,甚至在一个单位干一辈子的人,未必没有产生过离开的想法,甚至他们还曾经为自己没有勇气离开而懊悔。大多数人的跳槽,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都存在一个左右博弈的问题。如果留的得分更高,自然会留;如果跳的吸引力更大,可能去跳。这种博弈,受时代的影响,也受心态的影响。相对于过去,现在很多公务员选择辞职,也从一个侧面进行了说明。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代人也都有每代人的理念和心态。时代发展到今天,要求年轻人再像过去一样固守一个职业、一个单位,已然不符合形势了,而且也没有必要。职业忠诚度需要提倡,但不能把跳槽理解为没有职业忠诚度。大学生频繁跳槽也需要社会反思。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也应该考虑到时代特点,考虑到年轻人的理念和心态,在提升单位黏性上做更多文章,而不是把跳槽的责任完全推给年轻人。
友情提醒频繁跳槽的年轻人,这是社会的责任,但不必为年轻人跳槽过度担心。年轻人有选择的权利,不必用过来人的思维去束缚他们,不必好为人师地老想去干涉他们。好比现在流行的“佛性青年”,身上何尝没有进取的一面?不要轻易给年轻人贴标签,对年轻人多一些信心,与其担忧大学生频繁跳槽,不妨给大学生创造更多不必跳槽的理由,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乔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