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结合除“穷根” 勤劳肯干日子火
——美兰区三江镇贫困户郑仁山脱贫记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郑仁山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脸上充满了喜悦。记者曹马志 摄
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树林,地面绿草茵茵,20多头黄牛在自由地吃草,随着几次大声呼喊,原本分散的黄牛都向着主人所在地方集中,这里有新鲜可口的富贵竹叶子。“这些牛可是我的宝贝,每天都得好吃好喝地伺候着。”21日下午,美兰区三江镇红化村贫困户郑仁山一边喂牛一边开心地说,2015年12月,政府把他列入精准扶贫帮扶户后,医疗、教育等兜底保障,让他身上的担子变轻了,也点燃他脱贫致富的信心,现在他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稳定的工作,还因地制宜地搞起黄牛养殖,干劲十足,日子越过越红火。
兜底保障 看病上学不再发愁
提及以前的生活,郑仁山记忆犹新:家里的6亩多槟榔等经济作物在一场强台风中被全部毁坏,颗粒无收,赡养老人、供小孩读书的经济压力倍增,靠着多年的积蓄和打零工的收入,日子过得很艰难。尤其是家中的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在上学,而另外一个患有先天性疾病,常年卧病在床。“我老婆只能专门在家照顾孩子,不能外出打工。”郑仁山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当时生活的重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
为了帮助郑仁山渡过生活难关,三江镇政府将他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多次上门走访,制定一揽子兜底保障帮扶措施。通过教育和医疗帮扶,分别上初中、中专的两个孩子上学费用有了着落,小女儿和老人看病有了保障……郑仁山的笑容一天天多了起来。
不仅如此,在政府的帮助下,一家人从原先拥挤破旧的瓦房,搬进了新建的平房,面积比以前大了一倍,环境宽敞明亮,“几十年了,做梦都想有个新房子,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真的太感谢政府了。”看着崭新的房子,郑仁山妻子蔡雪花脸上满是笑容,一家人对生活有了新盼头。
因户施策 种养结合摘“穷帽”
“光扶贫可不行,还得扶智,这样才能让贫困户‘自我造血’。”三江镇扶贫帮扶干部冯学朝说。为帮郑仁山实现“自我造血”,镇村扶贫干部因户施策,制定产业帮扶措施,在得知郑仁山家里有多亩荒地,也有养殖意愿后,就计划种养结合,种植特色果蔬,同时发展黄牛养殖。
“政府投入4万多元,给我买了7头牛,其中6头是成年的母牛。”郑仁山说,镇里很贴心,还提前建好了40平方米的牛棚。为了养好牛,他每天吃完早饭后,第一件事就是赶到牛棚,把牛赶到天然草场放养,之后便清理牛棚,让牛住得“舒服”。
经过一年左右的摸索努力,现在郑仁山俨然成为养牛达人,养殖的黄牛规模已从原来的7头增至22头。“黄牛需求比较大,挺好卖的。”勤劳肯干的郑仁山找到了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他原来对养牛不是很懂,但是人特别爱学习,每次电视扶贫夜校都去,认真学习做笔记,还经常拨打夜校扶贫热线、联系镇农业服务中心,向专家请教,养牛技术越来越好。”冯学朝说。
值得一提的是,三江镇一家大型养殖场,还雇佣郑仁山饲养数千只鸭子,每月工资有2500元,让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养殖场和牛棚不远,也能兼顾自家黄牛养殖。此外,郑仁山和妻子重新开垦了10亩荒地,利用政府送来的4.5亩柠檬苗和6亩多的三红柚,发展特色种植,增加家庭收入。“目前,一家人年人均收入可达到6000元,今年彻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冯学朝说。
记者曹马志 通讯员刘平
(海口网12月22日讯)
相关链接:
2017年度全国市县考核结果出炉 海口连续6年获全国防震减灾工作先进
海口15名社区“两委”干部选聘进入事业单位
环保部发布1至11月空气质量 海口再列全国第一
海口网约车考试通过率低 部分司机用别人的号接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