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师杜贵芳:
退休25年一直“折腾”在支教路上
退休老师杜贵芳在给冯塘村的孩子上国学课。
凌晨4点,年近76岁的杜贵芳就起床了,她先备课2小时。早晨6点,她背起外孙女的旧书包离开家门。在早餐店买了2份面包和2杯豆浆,再乘坐公交车到红城湖,踏上公交车的时候,她将一份面包和一杯豆浆送给公交车司机。
到了红城湖,她换乘海口到永发镇或东山镇的中巴,颠簸一个小时来到冯塘村村口,然后步行来到冯塘村国学堂义务给几十名孩子上课。只要不是刮台风,杜贵芳每个周末都会坚持“出操”。
七旬老教师坚持周末支教
“杜奶奶来了。”16日上午,杜贵芳一靠近国学堂,一群孩子马上向她飞奔过来,抢着为她背书包。“杜奶奶,小心门槛。”冯彩花小朋友提醒道,她和几个小朋友扶着杜贵芳走进了国学堂。
“我们不想再看到杜奶奶摔跤了。”冯喜告诉记者,国学堂的门槛比较高,杜奶奶有好几次在跨过门槛时不小心摔倒。“还有一次杜奶奶跟我们请假,说不能来上课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她不小心摔伤了。”
“我妈妈2012年的时候腰间盘突出,痛得很厉害。”杜贵芳的女儿杜思思说,当时医生劝她至少躺床上休息半年以上,但她“不想在床上浪费光阴”,躺了约2个月后情况稍微好转了,就下床自由活动了。
在邻居们看来,杜贵芳家庭幸福,三个子女的事业也非常成功,完全可以颐养天年。“跟孩子们闹在一起才觉得幸福。”杜贵芳说,国学堂的孩子们很懂事,孩子们经常邀请她到家里吃饭,而且还亲自做饭给她吃,让她很感动。
2015年11月,由于女儿杜思思在冯塘绿园工作的原因,杜贵芳跟冯塘村结缘,她在村子里逛了一圈,又看了看国学堂,然后就决定每周末到这里支教了。
退休25年一心致力于教书
1962年,杜贵芳在四川开始了执教生涯,一年之后,她主动申请到当时偏远贫穷的柏甲林小学教书,一干就是8年,“知识可以改变农村孩子的命运”在那时已经深深地烙在她的心中。
1992年,杜贵芳退休后来到海南。第二年,她便开始了自己的义务支教模式。她先毛遂自荐到海口市青少年宫办起了作文培训班,用办培训班挣来的钱去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孤儿等付学费或是买课本,还经常带一些孩子回家义务辅导,这一坚持又是8年。
辞掉海口市青少年宫的工作后,杜贵芳开始创办学校。“她哪像是办学校,简直是办慈善机构。”杜思思打趣地说。那时杜贵芳一口气收养了10余名孤儿,还对一些贫困孩子免学费、免食住费用。
几年后,学校也关门了,60余岁的杜贵芳又自掏腰包在云露社区办起了“奶奶课堂”,给社区及附近的大人和小孩子义务授课。直到2015年下半年,杜贵芳的身份又变成了冯塘村国学堂的教师。
“我们的课本都是杜奶奶给我们买的。”冯颖小朋友告诉记者,杜奶奶组织大家去春游或秋游时车费也不用她们承担,父母给她当路费的钱,最终她都会如数还给父母。
“她可以为了学生,一个人从海口坐大巴去保亭进行家访。”杜思思说,那是2010年暑假,当时母亲的“远走”把她急得团团转,可母亲却像大侠一样安慰她别担心。可是这样的“冒险”却让杜贵芳乐在其中,她的用心良苦也深受大家的称赞。
“爱折腾。”杜贵芳用三个字总结自己退休25年来的生活、支教经历。
记者吴祝好
(海口网12月22日讯)
相关链接:
海口:“点石成金”致富 湿地水草丰美
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进海口凤翔社区
改造路灯 海口新坡镇新村驻村第一书记为民解“忧”
种养结合除“穷根” 海口美兰区三江镇贫困户脱贫记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