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美国白宫公布了总统特朗普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报告高度突出大国竞争,对中国的定位更趋消极。报告33次直接点名“中国”,其频率之高、涉及领域之广、措词之激烈都远超出以往。
报告对中国的指责可大体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不断“窃取”美国知识产权,以不公平方式削弱美竞争优势,并通过投资、贷款等方式在多个地区扩大“国有经济影响范围”,获得“战略据点”。第二,不断扩充军事实力和采取强硬行动,试图威胁印太地区其他国家主权并拒止美国介入,这是对美国地缘优势的挑战和对地区稳定的破坏。第三,运用舆论宣传和其他方式“破坏民主”,输出“压迫性”体制,分化美国与盟友、伙伴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与美国价值观和利益格格不入的世界”。
应该说,这些指责与美国内近年来不断加码的“中国威胁论”一脉相承,是美国面对自身实力下降、全球领导地位堪忧的现实,焦虑感和不自信情绪不断累积的结果。中国与其说是美国批评的对象,不如说是被当成了其内政外交滑坡的“替罪羊”。
2015年以来,美国国内展开了一场有关对华政策的大辩论。有一种声音认为,美国自中美关系正常化以来始终秉承对华“接触”政策,因为他们坚信,随着 “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都会发生变化,会越来越“像”美国等西方国家。但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方向却与美国的预期截然相反,这意味着美国对华战略的失败,必须从各个维度全面强化对华“遏制”而非“接触”的一面。
新发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基本上全盘继承了这样的论调。作为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如果这种基调在今后美国各个领域的战略规划中得以贯彻,无疑会大大加剧中美之间的竞争面。特别是报告表示将加强与台湾关系,包括继续履行《与台湾关系法》,满足台“合法防务需求”等,无异于重启了最易引发中美危机的定时炸弹。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一定会走向对抗。首先,两国关系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比较强的韧性。经贸领域的深度合作、社会人文方面的密切交
融,以及双方在朝核、中东、反恐等问题上的共同利益,都不是一份文件就能抹杀的客观存在。其次,正如国内外很多学者所指出的,这份报告更多的是一种理念宣示,而非具体政策的路线图,报告内容能在多大程度上落实还有待观察。最后,随着中美综合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中国不再仅仅是被动承受对方政策变化的一方,主动塑造、引导国际格局和两国关系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和倡议,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美方应顺应时代潮流和民心所向,客观、理性地看待当今世界和中美关系,恪守有关承诺,同中方相向而行,维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这才是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正确选择。(吕晶华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相关链接:
大数据能量+计算能力引擎 飞猪东航战略联手全球游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