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有根,水有源,祀祖祭宗,人伦之道,周公作礼,孔子传言……”22日,伴随喝礼者的声声颂辞,一年一度的“三门祭冬”仪式在浙江省三门县亭旁镇杨家村杨氏家庙举行。据悉,“三门祭冬”在每年的冬至日举行,该习俗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是流传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三门民俗文化之一。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敬天尊祖聚族 浙江三门冬至“祭冬”传承民俗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7-12-22 17:32

杨氏族人齐聚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 潘沁文 摄

  三门县位于浙东中部,海陆共生,多种文化交错共存,百姓耕海牧渔,耕读传家,因此特别尊重自然和重视家族关系;同时,三门聚族而居的特征,使“祭冬”这一民俗得以正常传承,并一直沿袭至今。通过祭冬,人们深切地表达了对天地自然与祖先的感恩之情,传达尊祖聚族的人伦大义,凸显崇尚祖德、尊老爱老的道德理念,实现聚族睦亲和谐相处的根本目的。

  冬至文化论坛上,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黄涛介绍了冬至的年节意义与习俗传承。他指出,按着物极必反的哲学思想和阴阳消长规律,古人认为阴气在冬至这天达到极盛,冬至正是阳气逐渐转旺的开始,是一年中新一轮气候循环的开端,从这个意义上说,冬至就是华夏族的年节。因此,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在三门县城工作的杨家村村民杨菊芝于冬至日前一晚回到了杨家村,作为杨氏子孙,她自小听族中长辈传述杨家村过冬至的传统习俗,如今,祭冬仪式成为她每年必参加的盛大庆典。“冬至前后,杨家村家家张灯结彩,亲人团聚、共享天伦,同时也能让我们不忘祖先,时刻铭记尊老爱幼等美德。”

三门有聚族而居的特征 潘沁文 摄

  22日寅时,来自三门及周边地区的杨氏族人齐聚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

  “拜天啰――”三声长啸掷地有声,拜天师缓步登上拜天坛,朝东、南、西、北对天叩拜,读祝感恩,随后,主祭、陪祭和执事多次行三叩九拜之礼,向上天祈福。祭天仪式毕,拜祖仪式起。杨氏家庙内,八仙大桌早已备好丰盛的祭品。整冠束带,撩衣进步,三叩三进香……杨氏族人神色庄重,目光虔诚,饱含对先祖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冬至日的祭冬活动表达了我们对自然和祖先的尊重,我们要传承和弘扬好此非物质文化遗产。”首次赴杨氏家庙参加祭冬仪式的葫芦田村村干部杨林峰如是认为。

  “‘三门祭冬’已成为三门传统文化最为珍贵的一块瑰宝,成为三门人民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门县委书记杨胜杰表示,“我们将把祭冬等优秀传统文化植入‘美丽乡村’建设,把祭冬等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嵌入百姓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完)

 

 

相关链接:

海口千名青少年集体默哀 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从祭奠与哀思中凝聚强大正能量
伦敦格伦费尔火灾“半年祭” 多半住户仍无家可归
合肥:冬至祭扫迎高峰 鲜花祭祀成标配

 

相关链接:
海口千名青少年集体默哀 祭奠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从祭奠与哀思中凝聚强大正能量
伦敦格伦费尔火灾“半年祭” 多半住户仍无家可归
合肥:冬至祭扫迎高峰 鲜花祭祀成标配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饶雨蒙 潘沁文] [编辑:程小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