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应新时代 践行新理念 促进新发展
□ 王凯
今天我把最近一段时间海口城市更新的思考给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个汇报,我们的工作主线是“城市双修”,进一步增强生态的功能,即生态修复是指用再自然的理念,对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增强生态功能。城市修补是指以更新织补的理念,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我们通过“双创”,通过老百姓一点一点的恢复,城市有了特色、有了活力,就有竞争力,有了竞争力就能吸引人。而“城市双修”是“双创”的升级版,是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大力开展生态修复,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
海口的“城市双修”工作具有自身特色, 结合海口作为省会城市的复杂性,因地制宜,采用“城市更新”这一国际通用的规划理念,在“双修”和“双创”的两重目标下正式开展海口市城市更新工作,力图在整体、系统、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形成全国示范。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和市里的各位领导多次汇报和沟通,一是关注怎样把生态环境的思考用到环境的治理当中;二是关注我们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三是贯彻中央的精神以及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理念等;四是所有的规划建设需要更加精细化管理,最后才是实现目标。
总体框架是先落棋盘,再落棋子。以 “行动纲要”为引领,以 “系统专项”为支撑,以 “示范项目”为抓手。在系统施治的基础上,比如水专项、道路专项、市政专项等,落实到具体的棋子单个项中,并着重满足人民的各方面需求。要体现海口印象,找到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段,最能代表海口特色的要素;突出老百姓集中反馈的问题等。在这个方方面面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系统施治的六个维度。
一是重整生态本底。首先是生态本质,海南是一个全国生态环境很好的地区,在过去的一些年里包括海南生态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具体实施的策略是保育、通海、营林、修复,促进江河通海、绿廊连通,强化公园特色发展,注重公共绿地均衡布局。在具体工作当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建设,形成了多个示范项目。
二是重织交通网络。针对海口交通目前存在的问题,调整城市交通策略,在挖掘道路潜力的同时,扭转以小汽车主导的发展模式。以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出发点织梦,以近期交通治堵为落脚点救急。
三是重铸文化认同。海口是一个省会城市,海洋文化、中原文化、军事文化、现代文化等,海陆交流、多元开放、锐意进取、顺应自然。我们要重铸自然与人文交融、传统与时尚共荣、沿海带动内陆、城乡全面提升的文化认同感。依托城市绿道和传统街巷,构建“点、线、面”一体的文化复兴空间体系。
四是重塑空间场所。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场所,包括地域气候、山水自然、历史脉络、现状本底、人文感知。所以在空间场所上,整体城市的风貌定位是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形成国际范儿的滨海风采、海岛风光的田园风景、地域特色的本土风情、时代气息的现代风尚,我们的一些设计师和规划师希望在场所里面寻找特色。另外是棚户区改革也是我们专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怎样拆怎样建,一比几的赔,我们也做了统筹的考虑,不是简单的就地安置。
五是重构优质设施。在方方面面上给予市民充分的满足,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医疗、教育、文化、商贸、环卫等服务设施,构建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
六是重理社会善治。城市三分规划七分管理,贯彻依法治国方针,依法规划、建设、治理城市,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依法决策的体制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确定为城市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等。
在这些系统性思考的基础上,形成了114个城市更新相关项目,并进行了详细的任务分解,两周一督办,部分重点项目已于8月底开工。工作组根据项目的基础条件、开展难易程度、示范意义等因素,筛选了4个项目见效时间节点。一个重点的节点是海南建省30周年,第二个是改革开放40年,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步一步提高。并形成10个示范性较强、涉及跨部门协同工作的重点综合示范项目。
下面简要介绍两个案例。一个是三角池综合环境整治,要体现“最海口”的市井文化体验。三角池位于海口中心,是海口文化的体现,是海口历史脉络的记忆载体,市井生活的鲜活舞台。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整治,包括路面、街道环境、广告牌等等。比如关于建筑设计,首先在尺度上,地面建设不是简简单单的做出所谓的建设,要结合现状已存在的合理的建设内容做改善,有些就是简单的改装;湖心岛本来要拆,后来经过与市里的领导沟通,认为无论是30年还是50年都是一段历史,因此保留了其原有的风格和特色。二是西海岸公园带修复整治,要体现“最海口”的绿意自然享受。改善海岸带生态环境,完善滨海空间的功能结构,提升滨海公共空间景观品质,美化亮化夜景海岸线,打造海口城市生态岸线。拆除现状影响海岸线生态和景观的、使用率低的建筑物、构筑物,还海于民、还地于民、还绿于民。
相关链接:
专家建议海口城市更新工作:美舍河治理应用海绵城市理念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