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学生在书院内挑选书籍。
重建书院,归乡客诉乡情
芬芳书院并不大,5间阅览室一溜排开,一条通道贯穿始终,颇似“大通铺”。
不过您可别小看了这间乡村书院。“书院阅览室功能齐全,能够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吉家钦说,书院分别设有图书室,拥有藏书3000余册,供老年人、年轻人及学生使用的不同阅览室,并且配备了电脑、WiFi等设备,面向所有村民免费开放。
芬芳书院的建设,说起来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原先村里是有书院的,和关帝庙在一起。”吉家钦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书院受到冲击,就此关闭。而他重建书院的想法其实也很简单,“回乡看到村里老人越来越多,却没有一个合适的文化场所供老人们使用,大部分老人在小卖部打牌混时间。我觉得这种生活方式很不好,所以有了重建书院的想法。”
事实上,镜湖村是一个文化氛围很浓厚的村庄。“镜湖村现有村民近3000人,其中出了200多名大学生。”镜湖村党支部书记吉家证表示,村内学风浓厚,年年都有孩子考上大学,因此当吉家钦提出重建书院时便获得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
吉家钦透露,建设书院共耗资近40万元,其中一部分资金来源于基金会,而更多的资金则来自于村民捐款,“书院的藏书也主要来自于社会力量的支持,其中北京蔚蓝基金会向书院捐赠了价值5万元的图书,图书类别有农村类、儿童类及课外教育书籍。未来书院藏书将稳定在1万册以上。”
芬芳书院的选址也经过了认真考量。“从书院出来是村内有名的举人故居,清代举人吉大文的故事至今仍在村里流传。”吉家钦说,吉大文于清咸丰元年中举,被称为“开200余年崖州文运先河”,“吉大文热心家乡教化,积极倡建学宫、书院,一直是我的榜样。”
为了更好学习前人精神,吉家钦在村中倡议成立了吉大文研究会,并将研究会的办公地点设在了芬芳书院,以书院为据点,立志将前人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2016年5月,村民自发筹集资金修建村文化广场,包括老人活动中心、村民大讲堂及庙宇等。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共有3000多人捐款,捐款金额将近150万元,“村文化广场将在今年春节前开张。”
对此,吉承典感慨说:“想不到村民对修建书院、文化广场如此热心,这一次真的把人心聚拢起来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