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玉龙
近日,代驾软件e代驾宣布上线“e代喝”服务,该服务上线至今,已经覆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一线二线36个城市。此消息一出,众多网友纷纷感叹,此前网上流传的代喝酒段子真的变成了现实。记者从平台方了解到,平台对供需双方并没有约束,具体的价格和补充协议由双方沟通商议,称如发生意外,后果由用户承担。(1月7日《北京青年报》)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酒驾事故的严查,以及司机安全意识的不断提升,“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代驾行业变得火热起来。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代驾平台更是受到广大用户的热捧。而且,借助代驾平台,也给一部分提供了增加收入的平台。
代驾平台上线“代喝酒”业务,这看似是一种业务创新,诚如运营方介绍“e代喝”只是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目的是为有“代喝”需求的用户提供便利。不过,其存在的风险也令人担忧,比如,据e代驾方介绍,“如果发生意外,一切后果由用户自己承担解决,和平台无任何关系。”这就意味着,供需双方发生纠纷,或者不幸发生饮酒安全事故,需要自行解决。
尽管目前据网友体验,找到代其喝酒的对象并不容易,但笔者认为,这样的消费模式仍旧不能任其发展,相应的规范亟需跟进。诚如律师介绍,《民法总则》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e代驾有责任对通过平台进行的活动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否则也需要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即便代驾平台在“代喝酒”业务中,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但相应的责任也需要履行,而不能肆意跑偏。比如,目前的状况是,填个资料就可成“代喝牛人”且用户无需实名制,地址、性别和酒量等信息均可以自行填写,这必然会埋伏下安全隐患。
同时,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e代喝”服务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也须有明确的说法,以及规范性办法。试想,如果每个代驾平台都上马这样的服务,其产生的问题以及法律风险,就是以侵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的。即便目前e代驾“e代喝”暂时不进行商业运营,自称 “e代喝”只是社交平台,一旦任由形成气候再介入管理,也必然会增加管理成本。
代驾平台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代喝酒”业务的出现,作为运营者而言,不能忽略相关法律责任,以及相应的社会责任。因为,“代喝酒”,容易被社会一些不良风俗依附。当然,对于代喝酒从业人员而言,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做出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为了逞强,或者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强喝酒,毁掉自己的健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