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中国造船业世界第一的背后 从仿制跟随到个性化高级定制
全球最权威航运造船机构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中国再次全面领先对手、位居世界第一。
央视记者徐扬:这一艘就是刚刚完成试航任务归来的,目前全球最大的40万吨级的矿砂船,它的试航完成,意味着这一艘船已经达到完工交付的阶段。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耿蔚翔:我们2017年取得了一个比较骄傲的成绩单,交船完工总量将达到近600万载重吨,而2016年我们仅仅完成440万载重吨。
随着这一艘矿砂船的成功交付,中国造船完工量从2016年的排名第二上升到世界第一,这也标志着2017年全球用于衡量造船工业实力的三大指标完美收官。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在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稳居世界第一。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完工量达到了(世界市场份额的)41%,新接订单42.4%,手持订单44%,应该说在这种困难情况下达到这个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
三大指标是业界衡量造船工业发展规模与实力的重要依据。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上述三大指标全球第一一直被日本或韩国所占据。2010年中国全面超越韩国首次跃居世界第一,并连续保持多年。但是在2016年完工量指标被韩国反超。
从仿制跟随到个性化高级定制
在三大造船指标中,有一项指标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最具含金量的新接订单量,2017年中国增幅最大,同比增幅接近三成。量变的背后,是中国造船业品质的全面提升。
央视记者徐扬:这一艘即将出坞的巨无霸,是目前全球在建的最大级别的集装箱船,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全面考虑了越来越严格的国际海事要求,可以说是一艘高级定制船舶。
这艘巨轮的甲板面积相当于三个足球场,能够承载标准集装箱21000个。而这样的世界纪录马上又要被打破了,2017年中国又拿到了全球最大的22000箱双燃料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订单。在设计院,我们见到了总设计师虞赉,他告诉记者,不断拿到高附加值新船舶的订单,是中国造船业由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民船部副主任虞赉:各个船东都希望多装货,少烧油,使营运成本降到最低,对于设计者来说,没有更好的船型,只有对需求最合适的船型。实际上是由量变到质变过程,从我们以前仿制到跟造,到目前跟整个市场在同步。
不仅能造高附加值船,还能根据用户需求造高端定制船舶,这样的设计理念让客户锁定了中国制造。走进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三维呈现的船舶仿真设计图更精准、更灵活,负责人告诉记者,支撑定量精细化的设计,是源于海量的数据库,庞大的后台处理系统就相当于给设计配备了智慧的大脑。
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大型驱逐舰总设计师徐青:做到了我们工程师的语言能够在空间中间很精准的落实在图纸上这样对建造质量、建造水平都有一个质的提高,这个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
有了精准的设计,中国造船业正逐步从低附加值市场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造船市场,2017年,更多全球第一来自中国智造,这是全球首艘通过国际最权威英国劳尔船级社认证的3.88万吨智能船舶,这是全球最大的3.8万立方米乙烯运输船,这是全球单体空间最大、自动化水平最高的海上渔场,目前这些高端船型都已经成功交付。
中国:从造船厂到海洋装备基地
中国造船业的发展空间在腾挪转换中不断扩大,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上海长三角地区为龙头的三大造船基地,中国已经从一个单纯接单的造船厂开始向世界海洋装备基地迈进。
空中俯视长兴岛,美丽而富饶,可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种柑橘为主的农业岛,走进江南造船厂的展览大厅,这位见证长兴岛巨变的造船人显得异常兴奋。
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邹元晶:这三张照片实际上就是我们江南厂152年的一个对比,最上面的照片就是我们搬上岛了,面积是原来的六倍,产量是原来的九倍,完全是新旧两重天。
记者注意到,有着百年历史的江南造船厂在长兴岛已经变成造船基地,年造船能力从80万吨提升至的1000度万吨。在江南造船厂的带动之下,以央企为代表的造船、港口机械制造也相继入驻。
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投资规划处处长陈斌:以船舶制造、维修和港口机械制造为代表的一些海洋工程装备业,占我们全岛工业产值的比例达到了97.3%,这个集聚度非常高。
在中国,正在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大连、青岛、葫芦岛为主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三大造船基地。
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崇波:目前我国船舶配套领域,自主率已经达到60%,这个在国际上,也只有少数国家能具备这样的工业基础能力。
中国造船助力建设海洋强国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新增加的“加快”这两字看似简单,却预示了美好的未来。而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国,一批高端船舶正在成为开发海洋资源,建设海洋强国的利器。
这是国内首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在首航实验中,我们看到,这个拍照设备可以下到3000米的水深,对浮游生物进行原位快速拍照,并自动鉴别生物类别。
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淞航号”总设计师李伟杰:有了浮游生物取样数据以后,有助于我们对该海域的资源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我们开辟远洋渔场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这是我国最先进的 “海洋地质十号”综合地质调查船,已经在2017年交付。
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海洋地质调查10号”总设计师杨俊:钻探能力达到1400米,保证我们在南海可以钻探到可燃冰。
今天的中国正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迈进,一个个世界领先的深水重器也接连入水。“蛟龙号”已经完成152次试验性应用下潜,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深海勇士”号也正在开展各项试验,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海底奥秘将会被发现。
中船重工第701研究所“4500米水面支持系统”技术负责人马斌:在“蛟龙号”的时候,我们属于和世界水平跟跑的阶段, 现在我们通过研制处于跟国际先进水平一个并跑阶段,我们未来要处于领跑的阶段。
目前,以载人深潜器为代表的国产海洋装备,已经能够覆盖海洋科研、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搜救打捞、旅游观光等领域。以海强国,依海富国,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正在迈出一个个坚实的步伐。
相关链接:
“程序猿”变身造船匠 造出适合东方人身材的艇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