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贵州长顺1月13日电 题:贵州: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作者 杨云 张金星
在前往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睦化社区斗篷村摆拱组的通组路上,有一段修建在天然溶洞中的通组路。该路段道路宽约5米,全长540米,顶部是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洞内有十余个急转弯,最窄处仅够一辆越野车缓慢通过,车辆行驶其中,颇为惊险。
贵州长顺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杨云 摄这条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解决了斗篷村摆拱组61户232人的出行难,让当地村民从花费1个多小时翻山越岭出山到只需10多分钟就“穿山而出”,路之变,引得众多村民感叹,“练就一双‘铁脚板’,不如修好一条‘出山路’。”
贵州省长顺县代化镇地处麻山,境内多为岩溶低山区,坡地石漠化严重,70%为深山区,石山区,是贵州省极贫乡镇之一。
隆冬时节,走进溶洞,一阵热浪扑面,体感温度比洞外要高出3至4摄氏度。据同行的当地人介绍,这个溶洞冬暖夏凉,夏天温度洞内要比洞外低7至8摄氏度,是行走的路人避暑歇息的好路段。
贵州长顺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杨云 摄在洞内,喀斯特地形的典型钟乳石和岩壁,呈现了一个与洞外完全不同的风景。由于还没有照明设施,在洞内行走如同夜间,车辆需要开启照明,行人也需要自备手电照明。
“这个洞原来不能通行车,最窄处只能让小狗和娃娃们通过。”在洞内,记者遇到赶乡集的村民陈阳发,他一边走一边讲述修建溶洞路的细节,“村民们为了改变行路难,带着铁锤、铁镐、铁铲等工具,一边探洞一边拓宽洞内毛路。”
受地形限制,大型机械无法操作,修路很多工程都依靠人力完成。“人背马驼,用传统的方法打孔桩、碎石块,依靠最原始的牲畜和人力,一点点推进工程。”陈阳发告诉记者,全村老少自发修路的事情惊动了乡里和县里,也感动了爱心企业家,在多方力量的参与支持下,终于在4年前打通可以开行拖拉机的溶洞路。
贵州长顺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杨云 摄这段名为“美美爱心溶洞公路”的通组路是斗篷村摆拱组出山的唯一道路,540米的溶洞内道路5年前由村民最先开始修建毛路,打通溶洞两边,后来,在共青团长顺县委、爱心企业及当地官方的支持下陆续完善。为铭记这段溶洞路的修建,当地村民专门在洞口立了一块功德碑记录这段“不畏艰难、求通求富”的修路史。
穿洞而进,来到斗篷村摆拱组,尽管看上去仍然有贫困的痕迹,但成片的新建民居,遍布几个山头的绿树、已经完工的通组水泥路、正在建设的小水窖水利工程等很多细节都能让人感受到这里正在发生的改变。
贵州长顺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杨云 摄以前,斗篷村摆拱组是长顺“背篼干部”重点走访区域。现在,骑着摩托车出入溶洞路的村民把收获的时鲜送给当初来村的“背篼干部”。
74岁的村民龙廷学说,“路通后,山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带回来资金,各家各户开始修新房,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也养起鸡鸭猪牛,这在几年前不可想象。”
为实现路通人富,加快乡村振兴,代化镇制定了完备的修路计划,8个通组路施工工地,机器轰鸣、一辆接一辆运送土石方的卡车络绎不绝。
贵州长顺修在“山肚子”里的溶洞路。 杨云 摄修路干部们说,“新时代的‘背篼干部’已经变身‘开路先锋’,现在就是齐心协力把通组路送到村民的家门口。”
按照计划,到2019年,长顺县将完成764个组,1355公里的通组公路的修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贵州省农村“组组通”公路已建成路面2.8万公里,沟通30户以上村民组超过1.3万个。(完)
相关链接:
贵州:山区“慢火车” 独特风景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