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腾讯主办的“燃梦冰雪,激情未来”2018冰雪产业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上发布的《2018中国冰雪产业白皮书》显示,中国冰雪赛事数量逐年增加、参赛及观赛人员数量增加、参赛人员多样化、办赛规模扩大,影响力逐渐加强,发展驶入快车道。
更多人爱上冰雪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中国冰雪产业正呈现快速启动的状态,尤其是随着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冰雪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
报告显示,到2025年中国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次将达5000万,并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2017年,中国冰雪产业规模已达3976亿元,预计在未来3年仍将维持增长状态,2020年冰雪产业总体规模将完成6000亿元,最终达成2025年1万亿元的目标。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表示,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冰雪从竞技层走向产业层和社会层的关键时期。其中,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中国人爱上冰雪运动,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源动力。
从冰雪产业最广泛的基础来看,自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成功后,中国冰雪旅游市场规模同比增长率保持在27%以上,远超中国旅游产业平均增速。其中,冰雪旅游已成为大部分北方城市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核心支柱。
雪场数量的增长,也是冰雪运动热度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有雪场超过600家。其中,北方占据超过72%的雪场资源,南方滑雪场数量也呈现逐年递增趋势,新兴科技下的室内滑雪场、旱雪场兴起,有望打破传统地理壁垒。
在冰雪赛事方面,近年来,中国举办的冰雪竞技类赛事日渐丰富,赛事体系开始完善。2017年国内举办的冰雪赛事中,共有竞技类赛事76项,大众娱乐类赛事120项以上。除了获得N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KHL(大陆冰球联赛)等顶级职业联盟的垂青外,冰雪运动各项世界杯分站赛在中国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日益增长。
冰雪之城加速建
冰雪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条,而基础设施建设是冰雪项目开展的基础。随着冰雪产业的发展,打造“冰雪之城”成为很多中国城市的发展目标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国内已建成26个特色冰雪小镇,到2020年,冰雪小镇数量将达到40个。
作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之一,张家口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副区长曹建伟表示,崇礼目前有7个滑雪场,到2020年将建成9个。从2017年11月到今年元旦,到崇礼的滑雪者已经达到45万人次,预计这个雪季将达13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近30%。
根据《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到2022年,国内的冰场数量将由2015年的200余个增加至650个;滑雪场数量也将实现从500个到800个的增长。
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显鹏结合各国冰雪之城建设经验表示,在中国打造冰雪之城,首先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模式,靠旅游取胜;其次要以文化取胜,在城市建设等方面凸显特色;同时应培养青少年的爱好,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这项时尚运动中来。
如何让冰雪运动进家庭、进校园,事关冰雪产业的长久发展。据统计,到2017年底,中国已有冰雪特色学校约440所,冰雪教育初见成效。到2020年,依靠“校园冰雪计划”建立的冰雪特色学校,可以覆盖到109万户家庭。
诸多痛点待解决
尽管中国冰雪产业后发优势强大,但与该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参与人群、设施建设还是赛事数量规模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要想实现弯道超车,仍需解决诸多痛点。
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认为,如何在大众层面撬动冰雪运动热情,实现冰雪产业的“冷启动”,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当用户主动去寻找冰雪运动市场服务的时候,市场自然会有机制去满足用户的需求。
职业赛事的匮乏,也反映出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现状。在冰球项目上,相比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乃至近邻韩国,中国冰球职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是职业联赛的建立,中国冰球都已进入快车道。
在冰雪运动推广中,社会各界都在发挥力量。导演英达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国冰球运动员英如镝的父亲,谈及这些年推广冰球的经历,英达表示,16年前,北京只有不到100个小朋友打冰球;到现在,注册打冰球的孩子已经有3400人。他说,冰球运动需要依靠消费支撑,必须打通通道,让更多的家庭参与其中,才能一步一步形成高质量的联赛,并向国家队输送人才。
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一环,随着产业体系的完善,冰雪产业的增长也将驱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林显鹏表示,与夏季运动不同,冰雪运动是真正的产业驱动,将为中国未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发挥巨大作用,国家对于冰雪产业发展应该有宏观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布局,帮助资源落地。
在论坛上,腾讯正式启动了“冰雪热爱计划”,未来将通过场景打造、原创内容、焦点事件和优势资源4个层面,引导更多人了解、参与、热爱冰雪运动。
相关链接:
阿勒泰冰雪游主题系列活动启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