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羊山湿地公园自然生长的马缨丹花。记者石中华 摄
羊山湿地保护 应遵循其自然属性
从市区出发,驱车1小时左右,穿过乡间茂密繁盛的树林,途经一座300多年的五孔尖墩火山岩石桥,不多久就能看到村口扎着小红绳、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榕树,这里是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卜茂村。时隔半年,记者再次来到了潭丰洋湿地。
水退为田、水漫即为洋;有田种田,有洋打鱼……位于羊山湿地南部的潭丰洋湿地,核心组成部分是超过320公顷的火山熔岩湿地景观。独特的火山地貌、充沛的降雨,使得地下水在此汇合,并以泉水形式流出,让潭丰洋周边植被丰茂。2012年,当地政府在卜茂村推广土地平整项目,包括客土回填、道路硬化、水利硬化改造等。“原来的土地平整项目不利于农业生产和湿地的保护,会对潭丰洋湿地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卢刚告诉记者。
2016年12月,海口以“多规合一”为抓手,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本,从全国请来专家团队对全市湿地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划定生态红线。毋庸置疑,潭丰洋处于生态红线范围,原有的土地平整项目随之被叫停,换之以生态土地平整项目+湿地公园项目。
卢刚表示,潭丰洋湿地是羊山湿地里面最大的一个湿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土地平整项目和湿地公园的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生态化的土整,推动了羊山湿地的保护。在海南,像潭丰洋湿地这样进行土改的地方并不少见,这只是海口湿地治理的一个缩影,充分体现了海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羊山地区最大的特点是当地居民和湿地密切相关,是一个天然系统。所以我们在保护的时候,应该和当地居民传统的生产生活和应用结合起来,让湿地有生命力,长久地保持下去。” 卢刚介绍,在羊山区域这种特定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条件下,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之紧密相联,其聚落格局、建筑材料、种植方式、物种选择、水资源利用方式等,呈现出与火山熔岩自然环境的高度适应,形成一个协同进化体系,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号称海南都江堰的旧沟、新沟古水利工程,火山石蛇桥,田洋系统,火山石古井系统,火山石民居及院落等。所以,羊山湿地的保护应该遵循它本身的自然条件和特点来进行规划和保护。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