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近代时期,潮汕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在海外谋生的潮人约1000多万人,与潮汕本土人口相当,素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誉。可以说,没有华侨的海外奋斗史,就没有今天的潮汕。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百年侨情传承 汕头以侨为“桥”打造海上丝路重要门户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1-18 12:33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刘维靖):潮汕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近代时期,潮汕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在海外谋生的潮人约1000多万人,与潮汕本土人口相当,素有“海内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之誉。可以说,没有华侨的海外奋斗史,就没有今天的潮汕。

  1月16日,记者跟随由中央网信办主办、广东省委网信办承办的2018年“新时代、新梦想”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广东站)活动一行参观了汕头侨批文物馆和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感受侨乡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侨批起源于亲情 记录华侨海外奋斗史

  座落于汕头市区的侨批文物馆是国内外创办最早、规模最大、藏量最多、研究深入、成果显著的集收藏、展示、研讨于一身的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

  何为侨批?

汕头侨批文物馆展出的早期侨批。 摄影:刘维靖

  闽南人读“信”为“批”,侨批是早期“下南洋”谋生的海外潮人寄回国内的、家书和汇款凭证合一的特殊信件。

  当时,海外潮汕人希望将历尽艰辛赚来的血汗钱寄回家乡,赡养亲人,在海内外金融、邮政机构尚未建立或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只能经由“水客”、“客头”和一些民间侨批馆来递送,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侨批”。

  据侨批文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初到南洋的潮汕侨民,往往只能从事一些最艰苦的工作,例如装卸工、矿工、船夫等等,这些侨民中男性占了绝大部分,女性虽有但少之又少。由于心系家乡,有些侨民刚到国外还没有赚到钱的时候,甚至会先借两银元寄个平安批回家。

一封女性所写的侨批,十分珍贵。 摄影:刘维靖

  一封薄薄的侨批,流淌着炙热的乡情,一头连接着天涯羁旅的海外赤子,一头连接着的是翘首以盼的故土亲朋。

  潮汕侨民不忘故乡 “侨批精神”延续至今

  随着潮汕侨民在海外的辛苦打拼,他们通过侨批寄回家的钱从几块银元,增长到几十块,甚至还有几百块。

  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介绍到,侨批最初只是维系海外侨民和故乡亲人的纽带,但是随着侨民在海外逐渐站稳脚跟,他们开始通过侨批支持家乡的建设,兴业、做慈善、办学。而且在国家关键的时刻,这些侨民也会通过侨批支援国家的建设。

  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向记者介绍侨批历史。 摄影:刘维靖

  由于侨批来自民间,直接产生于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侨批就成了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涵盖当时的金融、邮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以及民众的生活等领域。

  2013年6月19日,“侨批档案”申遗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一封封承载着乡愁和思念的纸张,留在了全世界的记忆里。

侨批史上最长的一封信。 摄影:刘维靖

  据林庆熙馆长介绍,目前侨批文物馆内收藏侨批约12.5万件,这些侨批不单单是历史的见证,更留下了一种永远心系家乡的“侨批精神”。如今,侨批作为历史的见证被珍藏在文物馆中,但“侨批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以侨为“桥” 汕头欲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总览全球,除了欧洲部分,其他各大洲均有侨批的存在,这其中,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个国家的侨批最多。而这三个国家,正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国家。

来自世界各国的侨批。 摄影:刘维靖

  改革开放后,汕头累计直接吸收的80亿美元外资中,有80%以上是侨资。为更好地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2014年12月8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在汕头正式挂牌成立。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模型。 摄影:刘维靖

  目前,试验区起步区(包括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珠港新城、南滨片区和广澳港区,面积约2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221.02亿元,已投资落地建设产业项目18个,总投资额360亿元,建设初见成效。

  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黄育斌介绍到,华侨华人是该试验区的服务主体。为吸引华侨华人到此投资创业,试验区专门建立了华侨华人创业创新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有50多个共享办公位,还提供一系列创业优待服务。

  “包括各种续办理,生活配套服务等方面,我们都有一套快捷服务模式,为华侨华人提供便利。” 黄育斌说。

  据悉,未来,华侨试验区将充分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建设粤东中心城市的重要引擎和实现汕头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汕头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乌兰牧骑迎新春走基层:蒙古包里载歌载舞
【网络媒体走转改】凤阳将重现“最古老紫禁城”
【网络媒体走转改】滁州东陵村:明皇陵墙脚下的脱贫致富新途径
【网络媒体走转改】安徽小岗村之变:从填饱肚子到鼓起腰包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安徽小岗村之变:从填饱肚子到鼓起腰包
【网络媒体走转改】滁州东陵村:明皇陵墙脚下的脱贫致富新途径
【网络媒体走转改】凤阳将重现“最古老紫禁城”
【网络媒体走转改】乌兰牧骑迎新春走基层:蒙古包里载歌载舞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徐艺源] [编辑:陈晓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