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整体布局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延伸与完善始终居于重要位置。昨天,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近年来本市通过出台一系列公共文化政策和扶持措施,如今已形成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层文化设施达到6815个,覆盖率超过98%。公共文化在老百姓身边的“存在感”越来越强。
随着全市基层文化设施基本全覆盖,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渐趋完善。其中,2017年新增街乡、社村文化设施163个,新增面积10万平方米。在文化整合方面也有新进展,公共图书馆实现通借通还。截至目前,街道乡镇图书馆“一卡通”服务开通206家,服务农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站点4295个,实现全覆盖。数字文化社区总数已达300个。
除了布设文化设施,配套的文化服务队伍也在壮大。按照“六会标准”(会做群众工作、会组织活动、会指挥唱歌、会弹奏乐器、会编排舞蹈、会计算机操作),旨在提升基层文化组织员政治素养和服务能力的“千人培训计划”有了新进展。市级每年培训1000名,已培训4000人;各区培训基层文化工作者已达5万人次。此外,全市在册文化志愿者3.27万名、团队311个。
只有强化供需精准对接,才能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本市文化部门通过推出菜单式、订单式等服务方式,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三大配送体系,向基层输送优质资源。其中,配送图书253万册,举办文化活动1.75万场,下基层公益演出1万场。为丰富市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文化部门,还形成联动机制,把包括“舞动北京”“歌唱北京”“戏聚北京”“艺韵北京”“影像北京”“阅读北京”六大板块在内的一系列文化活动送到市民家门口,方便群众广泛参与、展示文艺风采。据了解,2017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4万场,参与市民达到3100万人次,“群众演、演群众、群众看”已成为首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发放低价票23.3万张,补贴演出1856场,受益观众60万人次。采用“政府+专业院团+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模式,创办首都市民音乐厅,为市民欣赏高雅艺术提供新的平台,全年演出65场,剧场观众5万人,网络观众达400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北京市“1+3”公共文化政策的同时,本市公共文化领域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基层群众文化团队,目前常年活跃于基层的群众文化团队已达1.3万支。诞生于基层的品牌项目也日渐增多,如西城区第一文化馆“音乐汇”、朝阳区的“漂亮的兵马俑”装置艺术展、海淀区的“海之春”新春系列文化活动、石景山区的“戏聚石景山”等,这些集思想性、公益性、示范性于一体的文化活动无不彰显着北京群众文化活动的精彩华章。
相关链接:
北京:去年北京常住人口减2.2万人
寒假到来,北京公交集团开通高校春运专线
小桃枝折射基层治理大变革——北京平谷搭建“生态桥”治理见闻
北京2017年末常住人口2170万人 17年来首现负增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