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构建监测体系为湿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永富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盛开的宫粉紫金花。记者石中华 摄
2017年必定是海口湿地工作建设上不同凡响的一年。在这一年,海口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本,落实《海口市湿地保护与修复制度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海口市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工作;在这一年,海口的美舍河湿地公园和五源河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试点,三十六曲溪、潭丰洋、铁炉溪、响水河、三江红树林等5个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建立,此外,还设立了新旧沟、黑塘等45处湿地保护小区,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际湿地城市”。
近日,针对海口湿地成就,海口湿地规划建设应注意哪些问题,湿地资源监测在湿地保护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开展等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信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陈永富。
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已成为市民游玩的好去处。记者石中华 摄
海口湿地保护卓有成效
“海口,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众多的海、河、湖,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特别是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美舍河湿地、五源河湿地、羊山湿地等享誉国内外。”和记者谈起海口湿地时,陈永富对海口湿地类型之齐全、生物多样性之丰富赞不绝口。
“过去的一年,海口在湿地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制度建设、规划编制、保护示范工程、宣传教育、机构建设等方面。”陈永富指出,其中比较突出的工作有《海口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2017-2025年)》的编制。该规划将海口湿地资源的空间布局归纳为“一轴、一带、两区、多点”,根据海口市地形地貌特点、城市空间分布特点等因素,划分了4个湿地功能区,12个亚区,对海口市的湿地资源分区、分类、分方向加以保护利用。通过《规划》的实施,到2025年,海口市湿地面积将增加2825公顷,湿地保护率由45.35%提高到60%以上,为海口湿地修复、保护提供了指导性文件。
“海口建立了一批湿地保护工程示范区,尤其是凤翔湿地公园的市民果园和八级梯田湿地,将景观和湿地功能充分融合,规划设计非常新颖和先进。”陈永富说,目前海口还在规划建设45处湿地保护小区,主要保护黑脸琵鹭、水菜花、野生稻等珍稀濒危动植物,以及重要水库、独流入海河流水环境等,能够系统地将全市小斑块湿地有效保护起来。
构建湿地实时监测体系
“湿地资源监测是以典型调查为基础,综合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数据库等技术,进行定期调查。”在海南省林业院士工作站和海口市湿地保护工程研究开发中心的揭牌仪式上,陈永富作了《我国森林与湿地资源监测回顾及展望》学术报告,阐述了监测工作在森林和湿地中的重要性。
“监测是湿地保护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通过监测,随时掌握湿地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及动态变化,为湿地保护战略决策、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永富介绍,湿地资源监测调查的内容包括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水环境,动物和植物;一般分为常规调查和专项调查。常规调查是指适合于大部分调查种类的直接计数法、样方调查法、样带调查法和样线调查法,而对那些分布区狭窄面集中、习性特殊、数量稀少,难于用常规调查方法调查的种类,应进行专项调查。
“海口成立了湿地办,建立了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小区,这些机构都肩负着海口湿地的监测任务。”陈永富认为,海口除了在东寨港红树林湿地建立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在1997年、2003年和2012年开展了湿地资源全面调查外,还没有针对湿地保护建立完善的湿地监测体系。
陈永富建议,海口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机载遥感(无人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全球定位导航系统技术、北斗导航技术、网络及通讯技术、激光技术等先进信息采集技术,构建覆盖海口湿地的实时监测体系,为海口湿地健康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