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步仙宫里,松筠拂槛齐。”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受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坐落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大上清宫规模居江南宫观之首,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后因大火焚毁深埋于鹰厦铁路基建废土之下而隐退于历史长河。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道教祖庭”大上清宫遗址:规模相当于故宫的一半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1-22 16:18

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 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道教祖庭”大上清宫遗址:规模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

  “徐步仙宫里,松筠拂槛齐。”大上清宫是历代天师阐教演法、传道受箓及举行重大醮仪的宫观。坐落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大上清宫规模居江南宫观之首,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之誉,后因大火焚毁深埋于鹰厦铁路基建废土之下而隐退于历史长河。

  1月21日,记者探访大上清宫遗址了解到,自2014年6月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重现天日,历时近4年,遗址发掘面积已达5000平方米。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告诉记者,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反映时代序列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的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教祖庭遗址,是中国道教考古中的一次开拓性成果。

  规模宏大: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

  当地人传说:大上清宫是块宝地。乡人歌云:“九龙集结上清宫,天师擒妖显神通,唯有一龙不伏法,顺水飘游遇虎凶”。

  东汉时期,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炼丹修道,丹成得道,使龙虎山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据史料记载,龙虎山大上清宫自东汉开建以来,得到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重视,从最初结庐炼丹的天师草堂开始,经过不断的修缮、扩建、迁址和更名,发展为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建筑,到清代雍正九年最后一次扩建后,大上清宫规模已达历史巅峰,建有两宫、十二殿、二十四院。

大上清宫三清阁遗址复原效果图 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大上清宫在全国道教宫观建筑中规模是首屈一指的,相当于北京故宫的一半。”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徐长青告诉记者,根据考古勘探初步推断,大上清宫遗址占地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目前已探明18万平方米范围,并确定了部分围墙基础。

  “清娄近垣版《龙虎山志》记载,康熙二十六年,康熙帝亲手御书匾额‘大上清宫’,而国内其他地方均称为上清宫,可见大上清宫规模在全国是之最。”

  徐长青向记者透露,历时四年的考古发掘揭露出上清宫区域的规模建制与文献记载完全吻合,特别与清代画家关槐所绘《龙虎山鸟瞰图》也能一一对应。2017年,江西省考古研究院又围绕大上清宫遗址展开了周边遗迹调查,调查范围20平方公里内有相关遗存二十多处,相互衬托,反映出大上清宫强大的道教文化基础,也源于如此规模庞大的道教宫观规模影响。

  出土文物:无处不见的皇家气派

  “大上清宫遗址的发掘,使我们看到一个皇家级的道教组成,这在宗教考古史上是首次,意义重大。” 徐长青告诉记者。

  大上清宫遗址揭露出的遗迹及出土文物,无处不体现出大上清宫的皇家气派。

  徐长青告诉记者,从建筑规制看,上清宫的主体宫殿都由南向北沿中轴线分布工字连座台基上,这种建筑形制是参照北京故宫乾清宫—坤宁宫的样式建造,极具皇家风范。而从建筑材料看,大上清宫出土了很多大体量的石柱础,如三清阁存留的柱础底座长86厘米,露明部分直径64厘米,在一般道教宫观难见,“只有皇家建筑才会使用如此巨大的建筑石材。”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大型石柱础 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陶瓷器碎片及各类建筑构件,其中不少是釉色饱满的琉璃瓦;宫观地面铺垫了做工精细的“金砖”,一些柱础底座雕刻有精美纹饰,错砖细缝工艺使得墙体坚固厚重;而柱洞内侧的防虫、防蛀、防潮的建造工艺更是令人拍案叫绝。此外,遗址出土的元代为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烧的枢府瓷,以及高级精美的香炉,无一不映衬出大上清宫高贵的皇室色彩。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 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在古代,屋脊蹲兽的数量象征着建筑等级的高级,大上清宫遗址出土不少蹲兽构件,如仙人骑鸡、狮子、海马、天马等,其中一件为蹲兽脚部残件,经专家初步推断为斗牛之蹄,根据蹲兽在屋脊的排列顺序,斗牛应位于第九位,级别仅次于故宫的太和殿。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蹲兽构件 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在上清宫建筑中,有一处遗迹四周出土大量黄琉璃瓦,结合方位及文献资料,该处遗迹为供奉雍正帝亲手撰写碑文的御碑亭,如今碑刻已不见,但碑亭形制仍保留下来。“御碑亭的出现,表明大上清宫在清雍正时进行了最高等级的皇家工程的修建,更为大上清宫增添了皇室气息。” 徐长青说。

  遗址保护:将打造大上清宫遗址公园

  徐长青向记者介绍,大上清宫遗址出土了大量宋、元、明、清等各时代的历史遗物,主要分为建筑构件、生活器具及铜钱,这些文物对帮助遗迹断代、研究建筑风格、展示建造工艺、重现历史生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效保护好出土文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自然风化是遗址保护工作难点 央广网记者 石昊鑫 摄

  “大上清宫虽是硬遗址,但一样面临自然风化的威胁,出土四年来,明显看到遗址有些风化的痕迹。”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大上清宫遗址考古队队长胡胜告诉记者,2017年,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为遗址做了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对已揭露的约5000平方米的范围进行保护大棚搭建保护。设计突破原有保护棚的概念,结合遗址布局和建筑风格,引入道教元素,借助现代表现手法,对上清宫遗址进行保护性的建设的同时,也为今后打造大上清宫遗址公园奠定良好的遗迹和文化基础。

  “遗址的发掘及后续工作一定要以展示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重要地位为中心。”徐长青说,以此为考量,大上清宫的考古工作除了对遗址本身进行保护外还要重视成果展示。“未来我们还要做一些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发掘更深层次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并把新的成果尽早展示给世人。”

 

相关链接:

文化遗址“点靓”美丽乡村建设 陵水大港村古遗址发新枝
发掘史前遗址 抢救濒危文物海南将启动“考古海南”项目
“道教祖庭”大上清宫遗址:规模相当于故宫的一半
专家:大上清宫为迄今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道教遗址
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容”

 

相关链接:
文化遗址“点靓”美丽乡村建设 陵水大港村古遗址发新枝
发掘史前遗址 抢救濒危文物海南将启动“考古海南”项目
“道教祖庭”大上清宫遗址:规模相当于故宫的一半
宋代以来最高等级皇家宫观:江西大上清宫遗址露“真容”
专家:大上清宫为迄今发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道教遗址
[来源:央广网] [作者:高艺宁 范存宝 余易帆] [编辑:程小欣]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