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里的凤阳县小岗村,道路宽敞、街道干净、一排排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外,三三两两的老人聊着天,笑容在阳光下绽放。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网络媒体走转改】改革开放40年:每次回村都有新变化 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1-23 13:41

  晴天里的凤阳县小岗村,道路宽敞、街道干净、一排排白墙黑瓦的两层小楼外,三三两两的老人聊着天,笑容在阳光下绽放。

  雨天里的黄山市谭家桥镇西潭中心村,村后青山云雾缭绕,村前河流清可见底,三五村民临水浣衣,古色古香的徽派民居坐落其间,宛在画中。远方的客人来了,淳朴善良的西潭村民,端出自家做的毛豆腐,笑着招呼着“多着呢,都尝尝!”

  傍晚的金寨县白塔镇刘冲村,夕阳洒在荒山上建起来的4300亩的光伏农业生态园中的光伏电站发电板上,折射出一片片光亮,片片都是百姓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山下,村民搬离了雨天走路一身泥的旧居,住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敞亮的新房。

  夜晚的芜湖市六郎镇北陶村官巷,四面环水的村庄里,家家户户通了天然气,跳跃着火苗烧出阵阵饭菜香,村庄周围的水面上,“春”字、“莲”形等各色的花灯,拉近了春节的脚步。

  如果要用两个字将这些日益美好、富饶的村庄联系起来,这两个字是“安徽”。

  2013年在山东,习近平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今日的安徽,用在北京工作的安徽人黄先生的话说,“每一次回家乡都能看到新发展、新变化。”

  安徽的变化在哪里?基层人民过得怎么样?老乡最有发言权。

  严金昌:从吃不饱饭到当起农家乐老板

  春节将近,农村的年味儿更浓了。1月15日,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门前广场上,一段凤阳花鼓表演里,唱的是改革开放后日子越来越好了,袋子里的钱鼓起来了。

  小岗村人说,以前穷,凤阳花鼓最初是凤阳人出门卖艺乞讨时唱的,唱词凄惨;如今富了,凤阳花鼓成了凤阳人民歌颂新生活的一种民间艺术。

小岗村村民严金昌在讲自己和小岗村的变化。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说起这些年的变化,75岁的村民严金昌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40年前穷得吃不饱饭,家家户户住的都是茅草房。”严金昌把他的故事拉回到了改革前。

  那时太穷、太饿,饿到一家子老小忍不了。1978年的一个冬夜,和严金昌一样忍不了的18名村民,以“托孤”的方式,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

  他当时没想到,小岗村的农业“大包干”竟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但是,在勤勤恳恳的苦干下,严金昌家当年就获得了粮食大丰收。

  此后靠着越来越好的农村政策和勤劳付出,小岗村越来越好,还发展起了红色旅游。每年都有很多人到小岗村来参观、学习,村里人气旺了起来。趁此好机会,严金昌和几个孩子家都办起了农家乐、超市等。

严金昌家的金昌食府。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我自己的农家乐金昌食府一年能挣十来万,几个日子也都过得不错,家家住新房,有小轿车。”严金昌说,因为小岗村发展得越来越好,两个已经大学毕业的孙子都回村子里工作了。

  方克枝:搬新房、在村子里上班挣钱

  在革命老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白塔镇刘冲村,43岁的方克枝和很多村民一起住进了由政府在中心村庄统一规划的新房。

  方克枝家带院子的二层小楼里,家电一应俱全,楼上楼下宽敞明亮,一点不输城里的房子。

说起自己今年的收入情况,方克枝笑了。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刘克枝说,住进新房两年了。“以前吃的是井水,一到下雨天,井水就变浑浊了,路也是泥泞得骑电动车都难走。”反观现在,方克枝路出了满脸笑。她说,现在吃的是自来水,路也好得没话说。

  如今,村里不仅有光伏发电项目,走出了农光互补套种茶叶的新道路,还有不少厂子供村民就近就业。

  刘克枝说,如今女儿上大学了,儿子在中学,丈夫则在外务工,她自己有空就去村里的服装厂里上班。一年到头了,她算了一笔账:丈夫一年挣四五万;她兼顾家庭,零星时间去服装厂打工一年挣一万余元,家里的田地以400元一亩流转出去了,每年也有一笔收入。

  “现在不缺吃不缺穿的,日子肯定还会一天比一天更好的。”现在的生活让方克枝很满足。

  杨金海:村里美了生活好了日子有盼头

  黄山市谭家桥镇西潭村背靠青山,村里有连绵不绝的良田,平整宽敞的道路,村前有条蜿蜒盘旋的蒙家河,河水清澈见底。

  20日,天下着雨,西潭村村民杨金海更记者介绍起自己的村子很自豪。

说起日子一天天的变化,杨金海(右)脸上露出了笑容。未来网记者 程婷 摄

  “村子里环境好,生活方便,以前有个外地人旅游来到村里,说要100万元买下我的房子我没卖。”杨金海笑道,“当然,他可能也是开玩笑,但是说明我们这里真的很好。”

  不过,53岁的杨金海也透露,西潭村也并不是一直都有现在这么美。曾经,村里也有过道路不宽、污水横流,生活垃圾到处都是的“黑历史”。

  通过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违章搭建被拆除,道路变宽了,污水管网铺好了,还装上了33盏路灯,绿化面积达2500余平方米,村子才有了现在的面貌。

  借助东黄山开发的区位优势,西潭村正谋划着大力发展民宿和农家乐旅游,村里的汪氏宗祠等被打造成了旅游点,里面还展示有蜂蜜、莲子、野生葛根粉等农副产品。

  这一切变化也正在积极影响着杨金海家。“我儿子23岁了,在黄山屯溪当导游,这里的竹笋很好吃,我常去挖笋卖。”杨金海笑道,因为发展旅游,附近就有酒店、集市等,他走一小段路就能到集市上去卖笋。

  在杨金海家门串门的村民听了,附和着笑道,“等我们这里旅游发展起来了,你儿子也可以回来当导游、和你一起发展农家乐!”

  淳朴的杨金海听了没说话,咧嘴笑开了。

  小康不小康,像严金昌、方克枝、杨金海这样的老乡们说了算。可喜的是,在今天的中华大地上,很多的严金昌、方克枝、杨金海们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活越有盼头。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突出“旅游+”发展特色产业 绿水青山开启致富大门
【网络媒体走转改】黄山歙县打好生态守护组合拳 新安江清了、美了
【网络媒体走转改】立足乡村、改造乡村、回归乡村——松树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网络媒体走转改】日子越过越红火 广州这个新农村带群众脱贫致富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日子越过越红火 广州这个新农村带群众脱贫致富
【网络媒体走转改】立足乡村、改造乡村、回归乡村——松树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
【网络媒体走转改】黄山歙县打好生态守护组合拳 新安江清了、美了
【网络媒体走转改】突出“旅游+”发展特色产业 绿水青山开启致富大门
[来源:未来网] [作者:] [编辑:余冰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