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吉伟德
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项目,包括万科、光大、远洋、北控、保利等在内纷纷在北京布局高端养老机构。但记者调查发现,高端养老项目价格动辄每月过万元甚至数万元,高档化趋势明显,这让许多对养老项目有需求的普通市民望而却步。
养老资源供不应求,优质养老机构一床难求依然形势严峻,大城市的状况尤其不容乐观,出现了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一个单间的入住价格仅2250元,但排队平均要等100年的极端个案。从调查的情况看,养老资源的紧张主要出现在一些市区内交通便利、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自身服务设施齐全、价格适中、带有康复护理服务功能的养老机构里。当前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人们对物美价廉的养老项目的需求必然更加强烈。
与此同时,我国首个《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有超三成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48%,呈现出极为诡异的结构性失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量的公办养老机构位置偏远,服务质量低下,难以适应和满足养老的需求,而民营养老项目有趋向于高档化,双重因素作用,最终使养老供给与需求之间发生偏离。也正因此,建议政府资金投入向社区和居家养老倾斜的论调被反复提及。
如此语境下,房产企业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是重要的途径补充,有助于发挥市场主体的功能性,以满足分类分层分级的多元消费需求。质优则价高,在廉价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收费无可厚非,但养老服务和设施趋向高档化,并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却需要警惕。
在市场决定的规律下,引导和激活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能从根本上优化和改善时下养老机构结构性问题。但养老服务和养老设施具有高度的民本性和公益性,正如“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养老设施也要体现“用来住的”这一核心原则与定位,让普通人真正能住得起,还能尽量住得好。总的来说,应该是收费相对合理,服务需达到称职的优质水平。
为此,应把握“管放结合”的原则,并寓管于放,于放中严格管理。具体来说,主要是提供优惠的政策,给投资与建设养老设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比如对相关项目开辟绿色通道,给予土地、税收、金融、信贷方面的优惠,或者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此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参与,从而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但鼓励不是纵容,放活也非放纵。强化管理才能正本清源,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高价不是养老,普惠才是王道。一方面,虽然价格由市场决定,企业具有自主定价的权利,但合理的利润空间和成本区间还需要由政府来管控,不能由企业“任性而为”。在这方面有很多教训,比如房价的虚高、药价的泡沫,都已成为民生之痛。
另一方面,要避免养老设施的高档化和收费的高昂化,这离不开标准的制定与实施。需要有关部门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养老机构进行分级打分并控制收费上限,对乱收费的行为给予严惩。
最为关键的是,实现老有所养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体现公益性应兼顾公平与效率,并最终体现政府的托底之责。于此,公共服务的触角应延伸到基础保障上来,通过新建一批优质的养老设施,提升总量以满足需求,同时整合既有的养老资源,让其发挥最大的优势,多管齐下以最终破题。(堂吉伟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