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人员挂靠多家公司说走就走有从业者服务差无健康证
“网约家政”安全隐患不少消费维权不易
如今,不少上班族为了解决打扫家庭卫生的苦恼,会通过手机软件下单,预约家政人员上门服务,但网约来的家政服务靠谱吗?
记者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调查发现,“网约家政”隐患重重,网上注册门槛低,服务质量难保证;有的家政公司提供的家政人员只是挂靠在公司,未签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很难找到其本人解决纠纷。
找靠谱家政人员太难
“网约家政服务太不靠谱。家里打扫干净了,但家具却损坏了。”家政服务结束后,乌鲁木齐市民王先生憋了一肚子的火。
近日,王先生准备把家里彻底打扫一番。经朋友介绍,王先生在某家政服务软件上挑选了一家显示为已认证的家政服务公司。
“打扫费用每平方米4元钱,预约家政服务需要先支付100元定金。”该家政服务公司客服人员告诉王先生。王先生随即通过微信支付了100元定金。
该家政服务公司收到定金后为王先生安排了家政服务人员李阿姨。可是,到了约定的打扫时间,李阿姨却告诉王先生自己生病,暂时无法提供家政服务。
“在家等了一上午,却突然告诉我不能来,我要换家公司重新找人,你给我把定金退了吧。”王先生准备索要退款。
“如果李阿姨没来,我们为你介绍其他家政服务人员,定金已经入公司账,退不了。”该客服人员拒绝退款,又为王先生推荐了几位家政服务员。
无奈之下,王先生只能接受该公司为其推荐的家政服务人员,最终选择了张阿姨。
“打扫的时候我没有盯着,最后检查时才发现她把我家的真皮沙发刮了很长一条痕迹,张阿姨的电话也打不通了,多次跟该家政公司反映,始终没有得到明确回复。”王先生告诉记者。
未签订合同流动性大
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家政”两个字,找到近百个相关软件,记者下载一个本地提供服务的软件进行注册。
记者通过该软件上的商家地址找到“线下”实体店,来到乌市沙依巴克区某家政公司,与该公司工作人员交流得知,该公司的家政服务人员大多是乌市本地人,也有外地的,但这些人员在店里都有信息登记,服务之前会对他们进行服务培训。
当记者问到这些家政人员是否具备健康证时,该店工作人员说:“只是去打扫卫生,又不会一起吃饭,除了月嫂办理了健康证,其他项目的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
“一旦发生财产损坏怎么办呢?”记者咨询。
“发生物品损坏时,我们会协商解决,如果是家政服务人员的原因,由其本人赔偿。”该公司工作人员说。
经过多方咨询,记者还了解到,大多数家政服务人员未与家政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而家政公司主要起中介作用,且大部分实体店均提供“线上”预约服务。“家政服务人员流动性比较强,他们不止挂靠一家家政公司,签订用人合同后,公司就得为其购买医保、社保等保险,成本太高,所以除了公司办公人员,其他服务人员都没有签订用工合同。”乌市天山区某家政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遇到问题应及时维权
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消保处处长翁健表示,乌市工商局目前还没有接到过消费者关于“网约家政”纠纷的投诉,但“网约家政”较实体家政公司消费风险高,因为消费者无法全面核实考察家政服务人员的身份、资质、信誉度等,网络平台的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务人员信息有限,且难辨真伪,一旦出现纠纷,消费者容易陷入维权难的困境。
“签订合同是预防和解决纠纷的最好方式,也是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保障。”新疆律师张昊玄认为,雇主和网约服务人员是这一劳动服务关系中的核心当事人,均应当有充分的法律意识。
张昊玄说,作为雇主,在“网约家政”时,需要注意考察对方是否具有相关资质,网约服务人员和相关平台或是家政公司是否签有协议。把所需要的服务标准,服务人员需具备的技能等要求以合同的方式确定下来,一旦发现服务人员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有盗窃、虐待、故意伤害等行为,应当妥善保存证据,及时报警。
□ 本报记者 潘从武
□ 本报通讯员 荣雪颖 许宏虹
相关链接:
保姆虐待事例频发 家政保姆行业如何规范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