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呵护海南绿水青山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省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围绕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呵护好海南的绿水青山积极发表建议、献计献策。
吴秋云代表: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机制
海口团省人大代表吴秋云建议,在湿地保护范围内探索综合执法机制,明确湿地保护工作的事中、事后监管权,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调动工作积极性,减少因多方管理造成的资源浪费。同时,建立健全高效、顺畅的议事协调和信息共享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湿地保护管理工作行之有效。
吴秋云建议,将湿地保护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湿地保护修复中的主导作用,通过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入等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受益地区与湿地保护地区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
“要细化举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力度,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对造成生态破坏的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惩处,切实推进我省湿地保护工作。”吴秋云说。她建议,试点在重要湿地保护区设置湿地管护岗,管护人员持证上岗,承担巡护、协助执法、监测调查、宣传管护职责,工资由财政全额负担。对于市民群众举报的真实线索,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破坏湿地的行为,依法给予严厉的惩处。
吴秋云还建议探索湿地保护共管共建共享机制。例如政府可以根据当地湿地实际,创新资源利用方式,发展文化创意旅游,提升其吸引力和利用效益;可以在湿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鼓励农民以出资入股的方式参与湿地保护建设等。要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广泛普及湿地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湿地保护意识。同时,充分利用“12345热线+网格化+志愿者”的模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公益组织等,以志愿服务、捐赠、认领等多种形式参与湿地保护工作。
吴敏代表:加大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力度
海口团省人大代表吴敏说,现在农村禽畜养殖仍存在散养的现象,由于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治污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未经处理的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给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加快对农村禽畜养殖污染防治的步伐十分迫切。她建议,各有关职能部门加强联动,将农村禽畜养殖单位特别是养殖散养户纳入统一管理,在技术指导、资金帮扶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加快出台相关禽畜养殖防治工作规定,加大治理和执法力度,推动农村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吴敏还建议,政府通过引导禽畜养殖单位和养殖散养户转变养殖方式、改进污染治理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减少禽畜养殖污染排放。
陈清琪代表:集中处理排水管道污泥
海口团省人大代表陈清琪是一名排水管道养护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排水管道“打交道”20余年的他,对城市管道污泥处理方式颇有心得。“简单地填埋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有可能会滋生病毒并传播,严重影响填埋区周边群众的健康。”他认为,要用科学的办法对城市排水管道污泥进行集中处理,将污泥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陈清琪建议,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突出规划先行、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对排水管道中的污泥集中分类、消杀病毒,再进一步干化填埋。此外,相关部门要牵头制订方案,研究解决建设排水管道污泥处理一体化处理厂,解决管道污泥的二次利用等问题。
符琼芬委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机制
省政协委员符琼芬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应是全社会参与的事业,既要有科学的引导也要有严格的监督。可以通过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机制,培养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调动社会的自觉性,有效制止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符琼芬建议,各级政府除了加强生态文明行政管理的人员配备和资金投入外,还应该承担起面向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责任,进一步提升非专业的社会管理者和普通民众生态文明的知识和理念;建立完善识别、开发、引导和扶持生态友好型产业的确认机制和监督评价机制,进行产业扶持与引导;对民间自觉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给予认可与保护;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制定我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王萍委员:
加强环境资源
案件审判工作
省政协委员王萍认为,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审判机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4年在全省中级以上法院设立了环境资源审判庭,全面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改革,实施环境资源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模式,对保护海南绿水青山发挥了积极作用。
结合目前的新情况、新挑战,王萍建议从以下方面进一步加强环境资源案件审判工作:不断完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设置、规范环境资源刑事案件量刑、规范环境资源司法鉴定、建立环境资源行政执法司法协调联动机制、全面设立海域环境资源巡回法庭、拓展多元化担责方式、落实环境资源审判改革配套措施、对部分环境资源案件实行远程视频审理等。
民盟海南省委会:
规范农用地膜
使用和回收
民盟海南省委会的提案关注了农用地膜的污染问题。提案中指出,地膜使用量呈逐年上升的态势,由于种植户环保意识薄弱、回收机制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地膜残留,降低了土壤肥力水平、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
民盟海南省委会建议,推动农用地膜管理的相关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解决地膜生产与使用、地膜的厚度标准、残膜回收与资源化利用、鼓励新型地膜研制、地膜污染治理专项资金来源以及监督执法等方面问题。此外,要充分运用我省特区立法权,尽快组织开展相应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更好地保护我省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 林韦玮 高翔
(海口网1月29日讯)
相关链接:
【网络媒体走转改】突出“旅游+”发展特色产业 绿水青山开启致富大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