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的中小学生及家长探秘血液的“爱心之旅”。
海口网2月2日消息(记者钟圆圆 摄影报道)“哪位小朋友知道人有哪几种血型?”“ABO……”2月2日上午,海南省血液中心迎来一群特殊的“学员”,一支由海口第二十五小学、海南中学初中部等学校的60多名学生及家长组成的队伍走进省血液中心,探秘无偿献血者捐献的一袋普通血液如何“变身”医院的救命血。
“小小志愿者——探秘一袋血爱心之旅”开始后,大家换上一次性鞋套走进机采科,海南省血液中心团委书记蒋盾为大家讲解机采血小板的相关知识;接着大家走进血库,蒋老师讲解血液产品的制备,他告诉学生们,一袋血可以制成红细胞制品、血浆制品、血小板制品等12种血液制品,可根据病人需要,输入相应的血液制品。学生们全程紧紧跟随老师,认真听讲并记录相关知识。在血液检测室,孩子们对血液检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提出问题。蒋老师耐心作答,并给大家讲解血液放入离心机的原理,并提醒大家,每袋血液的样本在检验科要接受层层检验,比如是否携带有乙肝、艾滋病、梅毒病毒等。不合格的血液,会被剔除出来;合格安全的血液则被送进成品库里待命,最后调配到各个医院,完成其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每天,一袋袋爱心血就是通过这样的“旅程”,在素不相识的人们之间传递,抵达最需要它们的地方。
蒋老师带大家探秘如何让普通血液变身“救命血”。
“原来除了普通血型,还有非常稀少的RH血型系列的熊猫血。”二十五小六年级学生谢博声对血液之旅十分好奇,“蒋老师提醒我们锻炼好身体,这些话很有道理,我希望以后献出健康的血液,通过神奇的处理起到救人的作用。”他摸着自己的手臂期待早日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当中。
参观完血液的整个旅程,孩子们来到会议室,志愿者为大家讲解了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寿命、血型遗传规律,以及国内外的献血情况等相关知识。部分家长在血液中心接受体检并主动献血。
血液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分离红细胞和血浆。
“这些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参加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更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这对孩子和家长都非常有意义。”陪着儿子前来参观的张女士告诉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以前献血完后不知道自己的血液会去哪里,现在不仅了解了血液的相关知识,而且还消除了关于献血的许多误解,以后和孩子遇到献血的情况也不会感到慌张。
海口网记者从省血液中心了解到,每年的1、2月份,受到高校学生放假、团体单位年底事务繁忙,气候寒冷等因素影响,献血人数急剧下降,血液库存紧缺,难以保证临床医疗用血需求。而海南平均每天需要四百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据悉,“小小志愿者——探秘一袋血爱心之旅”活动从去年11月开始已经开展4期,医疗卫生部门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青少年了解血液的采集和使用,纠正部分家长对无偿献血的误区,把无偿献血的观念根植到青少年儿童的心中,给他们灌输正确的献血知识。同时,呼吁更多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公民加入到无偿献血的行列,让无偿献血这支队伍与城市文明相匹配。
相关链接:
我国血液安全供应水平居全球前列
血液干细胞逆转Ⅰ型糖尿病
我国前三季度无偿献血人次同比增长5% 血液质量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医院与省血液中心通宵找血 争分夺秒抢救溶血患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