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丰洋湿地公园水源充沛。记者石中华 摄
海口湿地保护历史由来已久
在此次海口参观考察中,海口市龙华区那央村村头一块斑驳的石碑上清晰可见的“奉官示禁”字样,引起了王志高的注意。
“这块石碑最早可追溯到清朝,上面是对本地泉水使用的划分,哪口井可以洗衣,哪口井用来洗澡游泳,哪口井用来饮用。一直以来,生活在这里的村民都很遵守示禁的内容,间接地对湿地和环境起到了一个保护作用。” 现场,据公益组织松鼠学堂创始人高高介绍,石碑为原广东省琼山县公署布告,布告对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合理利用进行了明确规范,要求村民爱护自然,取之有度。
王志高表示,从那央村这些石碑可以看出,中华文化非常灿烂,并且源远流长。“古时候的老百姓就知道如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值得当代人进行很好地反思和学习。”
正如王志高所言,海口湿地保护工作自古有之。据记载,在红树林种植区域,自古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公文、碑帖等形式的规定或约定,来约束村民行为,以保护红树林。如演丰镇边海村委会林市村发现的距今已有228年的村志中,有保护红树林的“保林十诫”;三江镇发现的官府禁令保护红树林的石碑立于1845年,距今已有172年。
志愿服务活动有助引导保护
当听闻70多名韩国志愿者远道而来,在海南开展为期12天,包括清理海滩、红树林种植、修建厕所、绘制红树林保护壁画、清除外来入侵物种水葫芦的志愿服务工作,王志高非常感动,并表示:“这些志愿者对提高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湿地。”
“志愿者在那央湿地举行清除水葫芦、保护水菜花志愿活动,用自身行动唤起周边村民对湿地保护的意识。”他表示,志愿者在加强科普宣教和带头示范、改变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增强对湿地重要性认识和保护意识等方面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能够以点带面起到示范和引导,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在湿地保护工作中,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的参与缺一不可。政府应该侧重于制定政策、加大投入等方面,公益组织则倾向于全民动员、科普宣教和湿地监督等方面。” 王志高告诉记者,只有单纯的政府保护没有志愿者参与,效果不会好;反过来,只有志愿者在行动政府不重视也不会有好效果。“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在保护环境和保护湿地上目标一致,两者应该进行协同合作,这样才有更强的生命力,发挥最大化的效益,最后取得全面保护。”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