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前排左二)一行在演丰镇中心幼儿园与小朋友们亲切互动。记者石中华 摄
注重课外实践加大科普宣教
“这次来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发现了这里的巨大变化,保护区更贴近自然和生态理念。”在参观保护区的时候,王志高由衷地赞叹道。
东寨港红树林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对象为红树林及其生态系统。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红树植物19科36种,占全国的97%,鸟类212种,软体动物115种,鱼类160种,虾蟹等甲壳类动物70多种,是物种的基因和资源的宝库。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王志高对东寨港保护区积极开展的湿地监测、生态修复、保护区建设和红树林及其保护与研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在当天的考察过程中,东寨港红树林博物馆门口摆放着一个电子显示屏,显示着2018年上半年预约参观红树林博物馆和预约志愿者的名单,特别是了解到东寨港保护区自2015年以来开展湿地保护志愿者活动共计30余次,先后有2800多名湿地保护志愿者参与活动,科普宣教人数达到1.9万人次,引起了王志高的极大兴趣。当天,王志高和考察团也恰好碰到了演丰镇中心幼儿园小志愿者在这里用画笔记录美丽的湿地家园。
王志高表示,在科普宣教方面,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和湿地意识,这是非常好的做法。小朋友在博物馆里通过参观和学习后,可以学习到很多关于红树林和湿地的知识,希望今后能多带他们出入野外,认识更多的动植物。他说:“湿地保护还得依靠我们的下一代,针对孩子的宣教工作,我们可以多开办‘自然学校’课堂,多展示一些标本,加大孩子们的户外实践,通过在课外课堂下功夫,让孩子们充分了解湿地动植物的习性和作用,让学习更能贴近自然。”
湿地保护工作有赖全民参与
“保护湿地的工作,需要全民参与,重在全民意识的提高。”王志高介绍,据他了解,目前海口市湿地科普宣教工作的开展以室内外宣教相结合为主要形式,以湿地观鸟等主题活动为主要带动点,以志愿者服务作为重要支撑,形成协会、NGO组织和中小学生为主要参与群体,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态势,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
“通过今天志愿者打捞水葫芦的行动,我觉得海口当地政府和村镇更应该把我们的湿地科普教育做得更好,同时也要把生活在当地的群众发动起来,一起加入到保护湿地的工作中来。”王志高说,湿地生态系统经济效益非常高,不管是生产的水、食物、鸟类还是鱼类,湿地和当地的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根据测算,一公顷的湿地每年可以去除一吨氮、130多公斤磷;还能充分发挥小微湿地的渗地作用,净化农村的生活污水。
怎样在公民宣教工作方面做得更好?他以那央湿地旁的3块古石碑举例,表明在平时的宣教过程中,应该多种宣传形式相结合,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宣教,深入浅出,才能深入人心。“在对湿地附近的村民进行科普宣教的时候,不仅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其宣教方式也要更接地气。那央村可以把这些石碑上的内容进行展示,让村民了解古人是怎样做的,同时看看现在,引导村民思考现在该如何保护湿地。”
记者龙易强 实习生王盛隆
(海口网2月3日讯)
相关链接:
让绿意亲吻海口 央视走进海口湿地寻觅“绿野仙踪”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