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海口市湿地生态保护区域位置分布图。(资料图)
⑧清晨的东寨港。(特约记者 陈松 摄)
水体治理推动城市升值
美舍河不仅是海口的“母亲河”,同时也是海口文脉的延续象征。从上游到入海口,有宋元明清到民国时期的文化遗迹,如美舍河畔发现的仙人峒,上面有明万历年间海南副总兵邓钟题写的“石室仙踪”。此外,发现凤翔公园的“乾坤湖”、国兴桥附近原“琼州第一塔”明昌塔等,都是海口市在水生态修复的过程中,对海口市文脉的挖掘和保护。目前,市文物局正在加紧对美舍河流域的历史文脉进行梳理,助推海口国际化滨江滨海花园城市的建设,依托美舍河之水,做活沿河文化,将美舍河打造成真正的文化之河。
水环境综合治理不仅将美舍河打造为海口南北协调发展的联系带,在提升水体环境的同时,完善基础设施,带动水系周边土地的综合利用及价值提升,还深入挖掘美舍河流域的文化资源,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同样,正在紧锣密鼓建设的海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将全面加强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工作,维护湿地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而维护湿地公园内的生物多样性,保障五源河流域湿地水土保持及水源涵养功能。对于具有特殊生态地位的羊山火山熔岩湿地、五源河河口滨海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结合流域实际情况开展湿地科普宣教和生态旅游项目,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口通过水体治理和湿地保护,推动了城市的升值,实现了治水长效化与生态、社会、民生、经济效益的“多赢”和“共赢”。而与城市水系关联的文脉修复,更给海口市水生态修复注入了文化意味,真正印证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海口湿地工作成绩斐然
近年来,海口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新理念,以河长制、湾长制的实施推动水体治理,以“五化”开展引领城市更新,全面加强湿地资源保护与修复,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口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编制及实施《城市湿地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未来三年将陆续规划建设4个国家级、3个省级湿地公园,打造45个湿地保护小区,至2020年,全市湿地面积不低于43.6万亩,湿地保护率不低于50%;到2025年,海口市湿地面积将增加4.24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60%以上;组建以中科院、工程院院士为主任委员,多位国内知名湿地专家参与的“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强化技术支撑,构建起以市级湿地保护管理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区级湿地保护管理中心等为主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强化立法保护,出台《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在全省率先公布了10个市级重要湿地名录和11个区级重要湿地名录……
为保障治理和建设成果长效化,我市严格执法,成立市生态环保委员会,出台了《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海口市美舍河保护管理规定》等多部地方性法规;通过“多规合一”明确了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实施最严格的准入制度,先后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150多个……海口多措并举,生态环境始终保持全国一流,空气质量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稳居第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今后,海口市将进一步结合全域旅游创建、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继续把湿地保护工作作为生态保护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加快美舍河、五源河和潭丰洋等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以新的成绩续写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