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5日电 题:“舌尖经济”折射供给侧改革大空间
新华社记者 张辛欣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身边的“食客”多了。曾经“高大上”的商场摇身变成特色餐饮聚集地,不到饭点就排起长队;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外卖小哥身影,“您好,请用餐”成为一天中熟悉的话语;美食文创、点评师、试吃员等新产业、新行当炙手可热……
“吃”本不是新鲜事,“舌尖经济”也非新的经济门类,但它充分体现了传统行业因时而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今天的“吃”不仅是大饱口福,也成为红极一时的经济现象。有数据显示,餐饮业去年收入就接近4万亿元,由此衍生的创业创新更是撬动万亿级市场。
日子好了,人们对吃的需求日益增加。过去是一道白菜吃一冬,现在则要足不出户吃全球,吃的种类更多样,吃的方式更便捷,吃的体验更美好。抓住消费者“胃口”,瞄准市场需求,改变供给质量和方式,老行当也能玩出新花样,成为创新“主战场”。
提供创新的供给才能聚集人气,聚集人气的市场才有吸引力和竞争力。某种程度而言,“舌尖经济”是我国经济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用创新思维改造生产与流通行业,即便如“吃”这样传统的领域,也能焕发出巨大的市场活力,可见我国经济转型潜力之大、空间之大,足以增强人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信心。
当前,我国经济正步入“品质时代”。高质量的发展不会凭空产生,也不能有等、靠、要的思想,而是要对标于需求,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要像“舌尖经济”一样主动出击,勇于变革,才能提升供给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人们期待着,创新带动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老树发新枝”,推动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关链接:
春运二十四小时:网上订餐——舌尖上的新春运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