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氏祖祠院内的古水井。
邢氏族谱 记载家族老故事
关于邢梦璜,关于邢氏祖祠,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几番寻找,记者终于见到了邢越,一个对邢氏族谱研究了十余年的邢氏第26代后人。
或许是与生俱来对邢氏家族史怀有莫大的兴趣,从2002年至今,邢越利用业余时间,依据地方志和其他文献的记载,走访和查考了与邢氏历史有关的古村庄、古名人墓地、历史遗址等,接触了许多分散在各地的邢氏后人,收集了一些民间存留的历史资料,还在荒草堆中拍录并整理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古代碑铭史料等。邢越透露,近期将出版他自己编著的《海南邢氏,历代宗谱碑铭文辑》,给大家讲讲过去发生的故事。
记者着急而兴奋地想知道邢越这十余年如何收集资料,更想知晓曾经作为海南古代望族的邢氏祖祠,在这风雨飘摇的过往发生了什么。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族历史的重要文献。海南邢氏修谱的时间较早,属于海南修缮最早的几个姓氏之一,甚至比琼州府最早传世的《正德琼台志》的修编时间还早上几十年。然而,在1948年国内局势紧张的环境下,邢氏先人仍能集全族之力,纂修了差不多囊括全族各支系的51本家谱。“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就在谱书付梓之际,恰逢时局不稳、物价飞涨,谱书的发行便无疾而终。新中国成立后,又因土地革命运动、‘破四旧’、‘文革’等原因,古家谱存有者寥寥无几。”邢越说,不幸中的大幸是在改革开放后,族人陆续修缮了断层的族谱,所以现在要寻找完整的族谱不至于无迹可寻了。
十余年间,邢越收集到的家谱既有改革开放后的家谱,也有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家谱;既有印刷品,也有手抄本。可谓版本多样,内容丰富。只是新家谱错漏较多,旧家谱又有破损或虫蛀。因此,即便是同一文章,也需要多版本相互核对。其中,《邢氏家族卷首》为邢氏家谱中辑录文章较多的一本。“该书是邢家媳妇陈秀云从旧书摊上购得的孤本古书,书本虽然破烂不堪,但是在晦涩难懂和模糊难辨的字里行间中,处处深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邢氏历史故事。”邢越说。
邢越还讲述了邢氏祖祠里发生的故事。他说,邢知军书舍原本为五世知军邢梦璜公祠堂,为邢梦璜文、崖四支后裔娟子所建,迄今已历190年风雨。其功能除了春秋二季的祠堂祭祀之外,也兼作邢氏学子在郡府府城住宿和学习的一个场所,同时也是全岛邢氏学子赴内地会考时的一个交通驿站。祠堂内因收藏了大量图书,故后人以“知军书舍”称之。
关于祠堂内藏有大量图书的故事,也有相对准确的历史考究。民国时期,曾担任崖州教育局长职务的邢谷玺的第二个儿子,在其80余岁的晚年间,与邢氏后人聊起家族往事时曾表示“少年时与父亲来到邢氏祖祠,看见堆满祠堂的图书,四书五经比比皆是,完全是一座图书馆。”
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光绪年间印制的100本《崖州志》后因战乱等原因丢失,但1952年在邢谷玺的家中发现了一本保存完好的《崖州志》,后被三亚档案室作为重要文物收藏,书上还有其印章。
此外,关于族谱中提到邢氏祖祠当时是“全岛邢氏学子赴内地会考时的一个交通驿站”的说法,邢越告诉记者,去年在举行邢氏宗亲大会时,有位邢氏后人提及往事,说其父亲本是其他市县的考生,在路经邢氏祖祠时,遇见不计其数的考生,还有外姓考生,但都同样被好生招待,若有考生高中,则会敲锣打鼓欢迎。
难能可贵的是,邢氏的族群聚居地主要在文昌全境和乐东黄流一带,府城其实非常少,但却在府城建祠堂,最先的建造驱动力是为了子孙后代的教育。
在广州豪贤路建造邢氏书舍(邢氏祠堂)也是同样的道理。广州邢氏居住的人更少,在广州这个省考之地设立书舍,方便子孙住宿考试,可见邢氏先人的用心良苦。在海南各姓族中鲜见如此举动,也显示了邢氏的与众不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