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然玉
年关将至,医疗圈却传来悲伤消息: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丁集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医生方培虎于去年12月16日凌晨猝死在值班室内,年仅31岁。近日,一则《关于在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开展向方培虎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引发轩然大波,医生纷纷表示,“不学,要好好活着”。
据2017年不完全统计,仅媒体报道的医生猝死案例就有31起。就在最近的1月23日,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医生郭庆源连续工作18小时,突发病症抢救无效死亡。
官方发文号召向过劳猝死医生学习,遭遇同仁“不学,要好好活着”的回应,这其中所传递的信号耐人寻味。一直以来,医生劳动强度大、职业待遇差的现象广泛存在。在最近几年“医生猝死”事件频发的当下,这一群体内心的郁闷与不满,更是到达了一个高点。置之于这种大背景下,六安当地草率地推动向因公逝世医生学习,确实是有欠考虑的。
应该承认,积劳成疾、不幸离世的方医生敬业的职业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所有医生同行学习,但重演他的经历和结局,是万万不能的。逝者已逝,生者痛定思痛表示“要好好活着”,这其中表达的医生心声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的心声,无非只是为争取更合理的职业处境而已。法定节假日的休息休假权、公平的岗位回报等等诸如此类的要求,既是基本权利,更是人之常情。
每当有医生积劳成疾、过劳猝死的事件发生时,那些不幸的个体往往都会被树立为学习的典型。而除此之外,对于悲剧的反思、事故的追责,却都浅尝辄止。当由于医院人手不够、排班不当或者应急机制混乱等因素导致医生过劳猝死,那这背后就明显存在着“人祸”的因素。但现实是,我们往往着急地忙着拔高、忙着致敬,而忽略了去做一些更切实、更具象、更迫切的工作来查漏补缺。
医生猝亡之后,当地职能部门最应该去做的,是以详实的调查给出真相,严格问责相关责任主体,尽可能地吸取教训、安抚生者,更重要的是通过改进工作来避免惨剧重演。医院需要协调好医生的值班状况,制定一套合理的应急排班机制。医生不够的情况下,医院应该改善招聘机制,吸纳更多优秀医生,而不是给其他医生安排过多工作。
过去,主流口径习惯于强调医生“无私奉献”,可是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只讲奉献不讲权利,只讲牺牲不讲法律的职业传统,极有可能会构成一种无形的道德绑架,将从业者压得喘不过气。
“要好好活着”,医生群体的这句感慨,虽然带有负气成分,但更多表达的,还是对自身切身利益和全行业生存状态的普遍焦虑。对于医生群体的心声,我们需要包容和理解,更需要拿出极大的力度去回应、去纾解。(然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