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2月13日电
新华社记者杨洪涛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6口再也不用挤在狭小的屋子里了。”虽然已搬进新家两个月了,42岁的移民户任正凤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她的新家,在贵州龙里县易地扶贫搬迁县级集中安置点——冠山街道奋进社区。
“四室一厅一厨一卫”“地砖、厨房都装修好了,我们自己添置了洗衣机、抽油烟机、热水器、一张床、一套沙发,花了1万元左右”……围坐在烤火炉旁,42岁的任正凤倒豆子似的介绍说。
她的老家,在龙里县醒狮镇龙滩村对门寨组。
去年12月以前,她们夫妻俩、3个孩子和孩子的奶奶一起,还住在一间约50平方米的破瓦房里,生活极不方便。
“攒钱盖房子”成为任正凤夫妇的“头等大事”。从2012年起,夫妻俩到上海打工。她在电子厂上班,每月三千元左右;丈夫做广告制作安装,“有活儿就干,没活儿就闲着”。除去生活费、房租费、孩子们的上学花费等,每月也攒不了多少钱。
更不幸的是,2015年任正凤住院治疗又花去了一笔费用。住上宽敞明亮的房子,似乎更是遥遥无期。
然而,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让任正凤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
“前年,政府电话征求搬迁意见时,我们还在外面打工。但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愿意搬。”任正凤笑着说,按照人均20平方米标准,她家分得120平方米户型,“有4个卧室,孩子们可以一人一间了。”
“我们搬迁的原则是‘先找人、再盖房’。”奋进社区筹备委员会主任黄银松说,经过对极贫户反复摸底,县里设计了20、40、60、80、100、120平方米的户型。截至目前,拟安置的1210多户中,95%以上已抽签选房,800多户已搬迁入住。
火红喜庆的灯笼、琳琅满目的年货、活泼可爱的十二生肖像……春节日益临近,奋进社区内年味儿越来越浓,住进新房的群众更是喜上眉梢。
“以前在山上住,娃娃上学、看病都不方便。现在从家到超市、卫生院,只要几分钟。”在安置点的社区超市上班的搬迁户代启俊说,在老家时只种庄稼,没工作,没想到搬出来后也成了“上班族”。
“坚持‘以岗定搬、以产促搬’,实现‘搬迁即就业,入住即脱贫’。”龙里县水库和生态移民局副局长李泽云介绍,为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县级安置点选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内,目前园区的100多家企业,可提供机械制造、食品加工、货物包装、建材生产等1500余个就业岗位,确保每户至少1名劳动力就业。
为解决劳动技能不高、不愿或无法进厂就业的移民群体生计问题,龙里县还在集中安置点周边规划建成300个大棚精品蔬菜基地,搬迁户可认领1至2个大棚,将依托公司和校企联合方式,实现产销一条龙,户均每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
此外,为解决搬迁群众吃菜问题,安置点还配套了“微田园”——每户移民群众以每年5元的租金,耕种一片60平方米左右的菜地。
腊月二十七,移民户张燕在自家的“微田园”里忙着翻耕土地,等天暖和了,准备种些豌豆、大蒜、白菜。她说,由于家庭变故,她和儿子长期住在打工的工厂宿舍,这几年工厂效益不好,每月工资仅有1000多元。移民搬迁后,社区介绍她在附近的一家企业上班,每月工资2100元。
“不花一分钱,住上了新房;在家门口上班,工资还提高了。今年,在新家过春节的感觉真好!”对新的一年,张燕充满了期待。
相关链接:
贵州:“春风行动”将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
贵州计划今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9500亿元
贵州:2018年底前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贵州:患者可在全国8352家医疗机构刷医保卡
贵州:将按学生规模配齐学校安保人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