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做客新华网,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网民关注度较高的热点内容,进行解读。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最高法办公厅副主任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3-09 18:34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做客新华网解读最高法工作报告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于子茹)9日,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陈志远做客新华网,对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网民关注度较高的热点内容,进行解读。

  决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直是人民法院打击的重点,陈志远说,“报告中的一句话非常鲜明地表明了最高人民法院的态度,那就是‘决不让网络成为法外之地’”。

  陈志远介绍,最高人民法院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办理网络犯罪案件的意见,依法惩治网上造谣、传播淫秽物品等犯罪,净化网络空间。出台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司法解释,严惩泄露个人信息、非法买卖信息等犯罪行为,维护公民信息安全。特别是坚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会同公安部等部门出台适用法律意见,审结徐玉玉被诈骗等案件1.1万件。

  “徐玉玉被诈骗这个案件非常典型,引发社会各界对电信诈骗犯罪以及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广泛关注。”陈志远补充说,人民法院对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对此类犯罪形成了有力震慑。

  保持对腐败犯罪高压态势 坚决做到“两个决不”

  陈志远表示,这五年,人民法院坚持“打虎拍蝇”不放松,审判处理的重大职务犯罪案件数量之多、被告人原任职务之高、依法惩处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对腐败犯罪始终保持了高压态势,彰显了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在判处的被告人中,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101人,厅局级干部810人。”陈志远介绍,在这些案件的审理中,除了涉及国家秘密依法不公开审理的之外,人民法院都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群众旁听庭审,有的案件还通过微博进行实时直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此外,最高法还提出“两个决不”,即:决不让腐败分子在经济上得到好处,决不让腐败分子逃脱正义的审判,进一步彰显了人民法院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度。

  以纠正错案推动法治进步 做到“两个确保”

  “这五年人民法院在纠正冤假错案方面,态度十分坚决,对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共依法纠正重大冤错案件39件78人。”陈志远说。

  “每一起冤假错案的依法纠正,都是一面法治的镜子,也是法治建设的一个台阶。”陈志远表示,人民法院对冤假错案的发生进行深刻反思,深刻汲取教训,出台防范刑事冤假错案的意见,要求各级法院始终坚持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陈志远还表示,冤假错案的改判,意义不仅仅在于案件本身。同时,每一个错案的纠正,也是一部生动的法治教材,不仅推动了司法工作,也推动了相关各方面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据介绍,五年来,各级法院共对2943名公诉案件被告人和1931名自诉案件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努力做到“两个确保”,即确保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

  减假暂工作做到“两个决不允许”

  “为严格规范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人民法院主要采取了三大举措。”陈志远告诉记者。

  陈志远介绍,这三项举措分别是:一,制定审理减刑假释案件司法解释,明确办案的程序和规则;二,推动建立了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实现法院与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互通案件信息,网上协同办案,在大幅提升办案效率的同时,也使减刑假释案件办理情况全程留痕、全程受到监督,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三,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进行全面核查,五年来决定收监执行6470人。

  “通过这些措施,达到两个目的,也就是‘两个决不允许’:决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决不允许对任何人法外开恩。”陈志远告诉记者。

  产权保护让财产更加安全 让权力更有保障

  陈志远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在保护产权方面,主要采取了四项举措。

  ——加强组织领导。2016年8月成立工作小组,同时制定下发依法甄别纠正涉产权案件的工作方案。

  ——完善司法政策。认真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广大企业家意见,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咨询员、特约监督员、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有关产权司法保护的意见建议。

  ——再审重大案件。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依法再审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

  ——发布典型案例。2018年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7个典型案例,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通过上述一系列举措,全国法院在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陈志远表示,下一步,人民法院将加大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依法保护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做到“两个坚决防止”“两个更加”: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让财产更加安全,让权利更有保障,从而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以司法保护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大家明显感觉到北京的蓝天多了起来,其他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情况。这里面也有法院所做的大量工作。”陈志远说。

  据陈志远介绍,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为绿色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等意见,制定环境公益诉讼等司法解释,审结环境保护方面民事案件48.7万件,坚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努力还人民群众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特别是很多法院探索实施环境修复司法举措,促进生态保护,取得良好效果。”陈志远强调。

  向执行难全面宣战 “基本解决执行难”取得重大进展

  陈志远表示,2016年3月份开始,人民法院向执行难全面宣战,拉开了“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序幕,两年来,经过艰苦努力,取得重大进展。

  “查人找物难,财产变现难,一直是困扰执行工作的瓶颈,人民法院直面矛盾、直击关键,在解决两大难题上取得重大进展。”陈志远说。

  为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最高人民法院与公安、工商、银行等10多个部门建立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主要财产形式“一网打尽”,执行人员足不出户即可依法查询被执行人财产和相关信息。

  为解决财产变现难题,出台关于网络司法拍卖的规定,确立以网络拍卖为原则、委托拍卖为例外的司法拍卖新模式,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司法拍卖平台。

  与此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推进执行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先后出台15个司法解释和33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上下一体、内外联动的执行指挥体系,四级法院统一办案平台全面上线,规范执行权的“制度铁笼”和“数据铁笼”越扎越紧,有效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性执行等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还联合60多个单位构建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网络,建立健全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累计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996万人次,限制1000多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91万人次乘坐动车和高铁,220多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全社会理解执行、尊重执行、协助执行的良好氛围更加浓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格局初步形成。

  但陈志远也指出,“基本解决执行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今年是决战之年,人民法院将全力以赴,整体联动,不畏艰难险阻,确保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目标,坚决攻克这一妨碍公平正义、损害人民权益的顽瘴痼疾。

  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陈志远表示,五年来,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确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牵头的18项改革任务已经全部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意见提出的65项改革举措已经全面推开。

  “改革的许多内容跟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陈志远以立案登记制改革为例作了介绍,从2015年5月1日起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对符合起诉条件的,法院不再进行实体审查,直接登记立案,真正实现了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当场登记立案率超过95%,让长期以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真正成为历史。

  “在此基础上,我们推广网上立案,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立案手续;推广跨域立案,当事人不用跑到有管辖权的法院去,在本地法院就可以立案,由法院进行移交;还推广自助立案、协作立案等多种立案形式。”陈志远说。

  对于本轮司法体制改革,陈志远认为是系统性的、全方位的,对整个法院体系来讲,广度、力度、深度前所未有。记者在最高法工作报告中也发现,提及的改革数量很多。例如,推进司法责任制等基础性改革、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法院组织体系改革等等。

  在司法责任制改革方面,陈志远介绍,全国法院从211990名法官中遴选产生120138名员额法官,由这些法官掌握审判执行权,并让法官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院长、庭长都要亲自办案,而且对自己未参与审理的案件不再审批,真正做到了“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关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陈志远介绍,主要是为了确保刑事案件程序公正、实体公正,防范冤假错案。这方面重点完善了侦查人员、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机制,严格落实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统一证据标准,充分发挥庭审功能,等等。

  此外,陈志远还告诉记者,“我们还推广四川‘眉山经验’、山东‘潍坊经验’、安徽‘马鞍山经验’,开展了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对案件进行分流,可以使大量案件不必进入诉讼程序就可解决,既缓解了法院办案压力,更方便了群众诉讼,减轻了群众负担”。

  “当前,人民法院改革已进入全面配套和纵深推进阶段,我们将不惧困难和挑战,坚持改革不停步,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有更多获得感。”陈志远说。

  让司法公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

  “近年来,人民法院将信息化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加快建设网络化、阳光化、智能化的智慧法院,为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陈志远说。

  在推进智慧法院建设方面,陈志远介绍,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即,实现了“一张网”办公办案;建成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司法公开平台;创新“互联网+”诉讼模式;推进现代科技应用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为法官办案提供智能辅助;充分开发运用司法大数据。

  据了解,全国3525个法院和10759个人民法庭全部接入人民法院专网,实现“一张网”办公办案,全程留痕,全程接受监督,大大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线四年多来,已经公开裁判文书超过4200万份,网站访问量突破133亿人次,访客覆盖21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已经成为中国司法公开的重要窗口。

  2017年8月18日,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浙江杭州正式挂牌,实现涉互联网案件全程在线审理,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参与诉讼、解决纠纷。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建设智慧法院,将社会主义司法体制优越性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司法文明,为世界法治建设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陈志远说。

 

[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子茹] [编辑:陈晓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