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坡镇卜宅村建于清代的节孝坊雕铸石狮。记者 石中华 摄
■编者按
亿万年前的火山爆发,地下熔岩喷发流溢,形成了高低起伏的丘陵地貌,造就了现在的羊山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熔岩湿地景观。在我国热带地区唯一的火山熔岩湿地里,拟建的潭丰洋省级湿地公园是羊山湿地东南部最大片区,是羊山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区的重要构成和羊山湿地核心区域。建成后,潭丰洋湿地公园将会成为中国第一个处于省会城市的火山熔岩湿地公园。
一方好水滋养一方人物。潭丰洋湿地自古水草丰茂,不仅山清水秀、风光美丽,而且文化历史悠久,人文底蕴厚重。在拟建的潭丰洋湿地公园范围内及周边,出现过五里三进士、五朝八遗址的繁荣,也衍生出了多处公庙公墓、古桥、古水渠以及古树。这些数不清的古物是羊山地区多元文化的生态载体,也是天然的文化遗产博物馆。日前,记者在龙华区农林局主任科员林政雄的带领下,走进新坡古镇,深入潭丰洋地区,探秘其自然和文化的密码。本次潭丰洋文脉整理系列总共分为“潭丰洋之古色古香”、“潭丰洋之红色圣地”和“潭丰洋之绿色未来”三篇。
“这座牌坊是海口清早期保存较完整牌坊建筑之一,对于研究海口清早期牌坊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在新坡镇仁里村委会卜宅村西北一隅,一座三间四柱石头牌坊是林政雄眼中潭丰洋地区的宝贝之一,每次他来潭丰洋湿地调研,必来看看“节孝坊”。
这座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旌表诰曾奇文之妻吴氏”而立的牌坊,顶脊两端有龙头雕刻。牌坊正反面两横梁中央嵌着十块刻着“旨”字的四方石,牌坊横匾中间正反面均刻着“节孝”两个大字,石柱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虽然历经280多年,节孝坊至今仍保留完好,目前已是海南省和海口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三进士”激励后学
“你脚下踩着的可是几百年的古道,它的年龄比上面的牌坊还老上百年。”在节孝坊下,新坡镇宣传委员王秀霞指着一条石头铺就的道路说。这条宽度1.5米左右的古道,目前只剩下100多米,一端伸向茂密的树林,像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潭丰洋的古往今来。
说起这条古官道的来由,就不得不说到享誉琼州各地的“五里三进士”。羊山地区自古重视兴学育才。明代至清代,羊山地区创办了不少私塾、义学,以及书院,文风繁盛。也正因此,宋代至清代,此处考中进士者就达20多人,占全海南进士人数的五分之一。到了明朝,羊山地区的云庵村、卜宅村、何村,出了林杰、曾鹏、何其义等三名进士。
这就是百姓口中的“五里三进士”。其中三进士里,云庵村的林杰和卜宅村的曾鹏都在如今的潭丰洋湿地公园区域内。
在方圆不足五里的地方,三人得中进士,着实令民众振奋。1601年,为表彰三名进士,激励后学,琼州府拨款发动村民修路,从何村至卜宅村和云庵村五里之地,用石板铺就了一条“官道”。岁月变迁,当年的五里之路现在仅存这一小段,但并未影响它在羊山地区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是当地历代精神食粮的源泉。
潭丰洋湿地卜茂村已有150年的大榕树。记者 石中华 摄
公期文化祈愿幸福安康
“来来,吃一块本地白切鸡。” 2月27日,农历正月十二,正是仁里村委会云庵村的“公期”。按照海南“来者是客”的公期文化,记者在云庵村村民林录波家中受到了热情的招待。
中午12点,林录波家早已摆好了三张大餐桌。餐桌上,“打边炉”的汤锅里放着满满的本地黑山羊肉,旁边围着炸酥、炒粉、“全家福”、白斩鸡等几大盘,菜肴荤素搭配,尽显主人的好客心意。
公期,新坡镇也叫“军坡节”,是海南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年度性区域性祭祀活动。每年这个时候,在各地工作生活的人都会赶回来,还会遍邀亲朋好友来家里吃“公期”。每个地方所供奉的神明数量不同,这是由于各个村子之间的风俗决定的。
“这是新坡镇内唯一一座冯公庙,历史非常悠久。”在新坡镇仁里小学西侧冯公庙前,仁里村党支部书记林贻岱介绍,农历正月十四是冯宝元帅(冼夫人丈夫)诞期,四邻六里的乡民都会来奉拜。在仁里村委会的11个村民小组里,除了云庵村和卜泰村外,其余9个村都是正月十四过“公期”,并且供奉的神明是冯公。从正月初八开始,人们就会用轿子抬着冯公神像在各村挨家巡游,到正月十四上午再把冯公神像抬回冯公庙。正月十四那天,遵潭、龙泉、新坡等镇的亲戚朋友都来吃“公期”,晚上在冯公庙里还会有琼剧和木偶戏,人山人海,热闹非常,一片喜气洋洋。
当然,说到公期,在新坡镇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农历二月初六至十二日的冼夫人文化节,俗称“装军”或“军坡节”,是新坡镇民间最热闹的节日。新坡镇冼夫人军坡节是海南冼夫人军坡节的发源地。从明代开始,新坡镇建起“梁沙婆庙”祭祀冼夫人,并举行军坡节,后来遍及全岛。
新坡冼夫人纪念馆位于新坡镇的西南方,是海南50多间冼夫人庙中规模最大的,占地面积8050平方米。其前身为冼太夫人庙,始建于公元602年,为明代进士、湖广巡抚提督军门梁云龙创建。冼夫人纪念馆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修建,是有名的古代庙宇,里面列有大量冼夫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历史资料。此外,还有许多颂扬冼夫人功德的对联、诗词,雕刻精美的匾牌、石雕等。
潭丰洋湿地卜茂村历史悠久的古井。记者 石中华 摄
千年古村繁衍多个姓氏
在旧村附近213乡道以北的梁肱墓,高大气派。梁肱,海南岛梁姓迁琼始祖,四川邛崃人。梁肱自小生长在名门望族,官宦之家,其父梁震是唐末僖宗朝的进士,曾官至工部尚书。梁肱和其弟梁肘都是进士及第,父子三人曾同朝为官。公元960年,梁肱被贬谪到海南,其五子同行。一开始,梁肱及五子居住在琼山苍好村,后来迁到琼山梁陈都梁沙村。因此,梁肱被梁姓人尊为迁琼先祖,新坡镇的梁沙村为海南梁氏迁琼卜居地。
冼夫人庙遗址、梁肱陵墓、“世家进士”牌坊遗迹、千年古井和石路、梁必强墓……虽历经千年岁月沧桑,现在的梁沙村依旧遗存着许多令人赞叹不止的古迹、文物,是海南有名的千年古村。截至目前,从梁肱宋初迁到海南,至今已1000余年,子孙后裔已遍布海南岛400多个村庄。除在海口一带繁衍外,文昌、定安、琼海等县市均有梁姓人的聚居地。
据介绍,潭丰洋湿地周边散布着大量的宗氏公墓,除了梁氏公墓外,还发现有陈氏、张氏、麦氏、曾氏等大型宗氏公墓。其中的北宋古墓,主要是宋迁琼始祖陈念进士和梁氏恭人家族古墓,位于沃宋村村南,该公墓紧邻潭丰洋湿地公园,在沃宋沟洪泛平原湿地北侧;而海南张氏公墓纪念园位于新彩村北端,长钦湖南湖东侧。
“在一个区域集中了多个渡琼始祖古墓和大型公墓,是海南多个姓氏发源地,这在海南非常少见,说明潭丰洋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老百姓心中的风水宝地,也间接反映了潭丰洋地区在海南经济、文化发展上做出的巨大贡献。” 林政雄说。
节孝坊。记者 石中华 摄
古代牌坊见证人文蔚起
在古官道和节孝坊左前方大概一百米处,一座高大、完整的牌坊立在树荫下。相比节孝坊而言,这座三间四柱石头牌坊显得更加沧桑。这是明正统九年(1444年)为当地甲子科举人曾英所立牌坊——“应奎坊”。500多年的历史在石头上刻下了斑驳的印记,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气派。目前,应奎坊已被列为海口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应奎坊不足十米处的正前方,另一堆石头横亘在地上,依稀可看出牌坊的架势。林贻岱介绍,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为“五里三进士”中的进士曾鹏所立牌坊——“进士坊”。根据村里老人介绍,在文革期间这座进士坊被一些激进份子推倒。
“曾英是曾鹏的父亲,担任过茂名的县令,史书上记载他清廉爱民,当地官员和百姓特此为他立牌坊。”林政雄说,曾氏父子同被立坊并留存至今,实属罕见。可见当时潭丰洋地区人文蔚起,这也说明现在的云庵村和卜宅村与明代记载此地为“仁政乡宅念都”相符。
“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立牌坊可是一件极为隆重和不容易的事。”林政雄说,根据当时的规定,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和获得举人以上功名的人,方可经地方官府审核批准后,由官方出资建功名坊。至于立贞节牌坊、仁义慈善牌坊、功德牌坊者,要求就更严格,须经当地官府查核实后逐级呈报,最后由皇帝审查恩准,或由皇帝直接封赠,方能建造。
据文物部门相关专家介绍,潭丰洋地区牌坊林立,除了曾奇文之妻吴氏的节孝坊、曾英的应奎坊、曾鹏的进士坊外,还有为林杰、林宗哲、林汝常等举人合立的“亚元坊”等。目前,节孝坊和应奎坊保存最完整。
记者龙易强 实习生王盛隆
(海口网3月15日讯)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