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微信号:haikouwang2013)记者22日从海南省食安办了解到,为确保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省食安办发布今年第3号食品安全消费提示。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海口市民 海南省食安办提示您这些东西不能吃!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3-22 13:51

  (三)蟾蜍

  蟾蜍是两栖动物,俗称癞蛤蟆,身体表面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其分泌出来的黏液含有剧毒,对人体心脏、消化道及中枢神经产生严重损害。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会出现昏迷,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蟾蜍的毒性物质,不单存在于耳下腺和皮肤腺,其毒性物质还存在于肌肉、肝脏和卵巢。蟾蜍可作中药,但必须通过加工。含蟾蜍成分的中药如果过量服用,也会导致中毒。

蟾蜍。(图片来源:海南省食安办)

  建议:为防止中毒,切勿随意食用蟾蜍,购买食用蛙类时要辨清青蛙与蟾蜍,慎防中毒。餐饮单位禁止加工制作蟾蜍。目前对蟾蜍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发生误食蟾蜍中毒,应立即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皮肤染毒也要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到医院就诊。

  (四)织纹螺

织纹螺。(图片来源:海南省食安办)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海南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织纹螺含有河豚毒素,食用后可产生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最长为4个小时。

  对食用织纹螺引起的中毒,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解毒药物。

  (五)麻风果

  麻风树又名假花生树、青桐木、黄肿树、臭油桐、亮桐、水漆、桐油树等,属大戟科灌木,高3~4米。果子呈长圆形、灰黑色。麻风树全株有毒,茎、叶、树皮均有丰富的白色乳汁,内含大量毒蛋白,但以果子含量最高。食用2~3粒即可中毒,食用7~8粒可致死。进食麻风树果子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发病,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也可出现畏寒、发热、腰痛、酱油色尿、黄疸、贫血等溶血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面部皮肤潮红、瞳孔轻度扩大、心率快等症状。

麻风果。(图片来源:海南省食安办)

  建议:请勿自采自食麻风果,以免误食发生中毒。中毒后,应立即采取刺激口咽催吐或药物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学校及家长要教育学生勿采摘麻风果,提高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麻风果中毒事件发生。

相关链接:
海南2017年接收近7000件食药投诉举报 超90%投诉普通食品
9批次食品不合格!海口华润万家所售冰鲜鲈鱼上榜
更换高风险食品2种 海口圆满保障维京邮轮游客食品安全
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 海口秀英区保障"公期"安全聚餐
[来源:海口网] [作者:黄晖] [编辑:李谢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