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中平镇双万田村小学残疾教师彭家卫——
扎根苗村35载,代代桃李见丹心
彭家卫在给学生指导作业。本报记者陈元才通讯员朱德权秦海灵摄
“1983年,我‘嫁’到了这座小苗村,就没想过离开。”
3月21日上午,记者驱车前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中平镇双万田村小学。车子在蜿蜒的山路上绕过一道道弯,记者脑海里浮现起半年前采访彭家卫时,他脱口而出的这句话。
10时30分,刚踏进校门,就听到彭家卫提高嗓门带领学生阅读:“同学们跟着我读:奋斗,发奋学习,报效祖国。”
透过教室窗户能看到,孩子们端正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多媒体投影仪上的汉字,而站在电脑一侧的彭家卫,一条腿弯曲着,弓着腰,汗水打湿了后背。这节课,他已经站着讲了40分钟。
下课后,看到前来的记者,彭家卫不好意思笑了笑,说他前几天走路摔了一跤,腿伤加重了,但随即又挥挥手“不要紧,不耽误上课,都是小事……”
类似这样的话,在从事乡村教师的35年间,彭家卫时常挂在嘴边。
1983年,彭家卫高中毕业,只身从老家屯昌到琼中最偏远的山区教学点之一双万田小学任教,“刚来的几个月,身边的几位老师都觉得这里条件艰苦,先后选择离开。”彭家卫说。这之后直到2014年,学校一直只有彭家卫一个老师。
彭家卫也觉得村里条件差,但正是因为差,他才选择留下来。“在我看来,偏远山区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更难得。”彭家卫回忆道,上世纪80年代,双万田村村民住茅草房,小孩大多不上学,不会说普通话,父母很早就教孩子干农活帮助家里。
因此,彭家卫上岗后首个工作,便是硬着头皮挨家挨户登门“劝学”。他拿生活中的例子说服家长们:“孩子以后想把家里的鸡蛋拿到集市上去卖,不会算数,怎么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双万田小学的学生数量从5人开始逐步增加,最多时达42人。
为了让孩子们学好普通话,彭家卫先学起了苗族方言,“既然选择扎根大山,就要融入这里,自己不懂苗族方言,怎么教苗村的孩子们学汉语?”彭家卫说。
就这样,一个人的教师路,彭家卫走了20多年。山区环境潮湿,加上常年长时间站立,从2009年开始,彭家卫经常感到左腿疼痛,“想着学生们还在等着我上课,我疼了忍忍也就过去了。”
“记得有一次上课,腿部疼痛难忍,孩子们又很调皮,当时我是含着泪把课上完的,放学后,我赶去镇上的卫生院打了止痛针。”彭家卫回忆说,生病后的前5年,自己没有请过一天假。
因为牵挂学生,彭家卫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左腿骨头逐渐坏死,左腿也在慢慢变短,走起路来一瘸一拐。2014年底,医院诊断结果显示,彭家卫左腿骨头已全部坏死,必须做人工置换骨头手术,这样才能正常行走。至此,彭家卫才第一次向琼中教育部门请假,等到代课老师到校后,他才安心离开学校。但做完手术在家休养不到半年,他就拄着拐杖来上课了。
“心里放不下孩子们,这么多年已经习惯每天来上课了,只要能站起来就能上课,即使站不起来也可以带着板凳来上课。”彭家卫像讲起别人的事一样云淡风轻。
就在记者采访时,一个小女孩跑进了办公室大声喊道:“姐姐,我想告诉你,彭老师是好人,长大我也要变成像他一样的人。”
小女孩叫盘明慧,今年6岁,上一年级。盘明慧和其他学生一样,知道彭家卫即使腿脚不便,也把给他们上课放在第一位。孩子们表达感谢的方式也很淳朴,那就是经常给彭家卫送来一些家里种的木薯和青菜。
这些年,彭家卫陪伴了一拨又一拨孩子成长,村里人也离不开他。“彭家卫是我的老师,现在我的孩子也在他的班里上课,我们全家人都感谢他。”双万田村村民盘秀文说。
“带病工作没什么了不起的,大家不嫌弃我是个残疾老师就行。”彭家卫说,这35年来,他见证了琼中山区教育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百姓也更加重视教育,他感到很幸福,很有成就感。
如今,53岁的彭家卫所理解的“奋斗精神”很简单——“认真上每一堂课,用心批改每一本作业,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把毕生心血献给这座大山深处的苗族学生。”
记者手记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两次采访,都给我带来数不尽的感动。我不想给彭家卫老师贴上“残疾教师”的标签,他在接受采访时,也一再强调自己只是个普通的乡村教师。
2014年底,当医生告诉彭家卫,这病拖不得,必须赶紧做手术的时候,彭家卫最放心不下的还是自己的学生。脾气有些执拗的他,看到琼中教育局从中平镇中心小学调来了一位代课老师,他才安心离开学校。
彭家卫所表现出来的执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有人议论:这又是何必呢?有什么事情比自己的身体还重要?这个人太固执了……
彭家卫一笑置之。只有明白他的人才会懂得,因为热爱,所以执着;因为执着,所以坚守;因为坚守,所以深情。
“我不怕偏远,愿意服从安排,哪里有需要,我就扎根哪里。”正是因为有很多跟彭家卫想法一致的乡村老师,正是因为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坚守者,大山深处的孩子才能一个不落地走进课堂。
相关链接:
新时代的奋斗者| 霸王岭自然保护区陈庆34年深情守护海南长臂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