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亚欠村,黄凌燕(右)在收购香蕉。海记者 武威 通讯员 胡阳 摄
3月23日11时,刚参加完一场电商企业专题会议,黄凌燕就马不停蹄地赶往陵水黎族自治县本号镇亚欠村。
亚欠村距离陵水县城大约23公里,黄凌燕到达时已接近12时。她顾不上吃午饭,先来到了亚欠村香粉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基地,村民王亚珍已在此等候。王亚珍的身旁,是一摞摞堆放整齐的香粉蕉。
产自该村的香粉蕉,是黄凌燕创办的电商平台热销产品之一。2016年,黄凌燕成立了海南滴滴沃家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借助电商平台,销售海南原生态、无公害的本土特色农产品。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她不仅成功创业,打开了当地优质特色农产品的销路,还帮助不少农民脱贫致富。
“燕姐,今早采摘的香粉蕉根根饱满,而且外皮损伤比较少。”见黄凌燕走过来,王亚珍迫不及待地告诉她这个好消息。
其实,今年35岁的黄凌燕,比王亚珍还小5岁,但是王亚珍却一直称她为“燕姐”。记者好奇地询问原因,“如果没有燕姐的帮助,我们村的香蕉到现在还卖不出去。是她帮助我们打开了销路,带领我们脱贫致富,我们打心底里尊重她。”王亚珍答道。
2017年9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黄凌燕从亚欠村的责任帮扶人口中得知,该村种植的香粉蕉销售困难。更令人难过的是,村民们早前种植的槟榔树,因为病害等原因无法结果,香粉蕉成为了他们主要的经济农作物。
“当在现场看到大片成熟的香粉蕉,因为没人采摘而烂在树上时,我的心里非常难受。”黄凌燕回忆道,她决定通过自己的电商平台帮助村民销售香粉蕉。
生长在山坡上的香粉蕉,由于风吹日晒,蕉皮上有黑斑,外表并不好看,这使得香粉蕉网络销路一开始并不顺利。
为了打开销路,黄凌燕决定通过免费品尝等方式进行推广。另外,她还抓住了香粉蕉不打农药、天然种植、口感好、甜度高的优势,以“原生态农产品”为卖点进行推销。
就这样,口感香甜的香粉蕉在黄凌燕的帮助下,逐渐地打开了市场。如今,亚欠村的香粉蕉不仅销量比以前大大提高,价格也提升了。“过去,每斤8毛钱都没有人愿意来收购,而现在每斤均价为2.5元,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王亚珍透露,从去年9月份至今,香粉蕉的月销售量约为4500斤,一共收入了8万余元。
黄凌燕告诉记者,她虽然是做生意,但又不是单纯地只做生意。“生意中,我会特别关照贫困户、困难户,收购时尽量给他们一个好一点的价格。”黄凌燕说。
除了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在冬交会、亚洲果蔬博览会等大型农产品推介会上,总可以见到黄凌燕的身影。
当初,黄凌燕把公司命名为“滴滴沃家”,寄予了她对公司发展的期望。“‘滴滴沃家’的发音类似于海南话的‘真的好吃’,我希望每个从公司销售出去的农产品质量都是最优的,顾客吃了都能够满意。”黄凌燕说。
去年,借助电商平台销售辐射广等优势,黄凌燕的公司营业额达300多万元。“公司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还与县政府大力扶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离不开。”黄凌燕表示,公司进驻陵水互联网创业园,享受到了免租金、免水电、配套办公器材等优惠政策。
根据陵水出台的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奖励扶持政策,对网上年度销售额达到20万元的网店,每销售20万元给予一万元奖励,以此类推,最高奖励不超过10万元。“去年,我们年销售额达到了300多万元,获得了10万元的奖励金。”黄凌燕表示,未来她将继续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同时帮助陵水将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名声叫得更响。
记者手记
她用热爱改变山村
海南日报记者 李艳玫
如果你乘坐动车前往陵水,那么在高铁站出站口正对面的一处“陵水优质农产品展销点”,有可能偶遇黄凌燕。连日来,她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农民义卖圣女果、香粉蕉等农产品。
他们是黄凌燕昔日的客户,对于其中一些贫困户,她更会不辞劳苦地帮忙。
黄凌燕很忙,她这样形容自己的日程安排:“我不是在果园里,就是在去果园的路上。”借此次采访的机会,记者跟随她一起到亚欠村的香粉蕉种植地,实地体验她的工作。
陡峭的坡地、乱飞的蚊虫、火辣的太阳……这样艰苦的环境,采摘的时候,黄凌燕一呆就是一天。皮肤早已被晒得黝黑,但是在她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看得出来,她是真的热爱这份事业。
黄凌燕通过奋斗,不仅给家人创造了好的生活条件,带动了身边的亲戚一起创业,而且她在扶贫过程中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她是为个人的事业而奋斗,也是为陵水推广特色农产品、促农增收事业而奋斗。
当我们一行人准备从亚欠村返回县城时,有村民和我们分享了一个好消息,从香粉蕉种植中尝到甜头的当地村民们,准备安装水管,引山泉水来灌溉。看到以往对种植香粉蕉不上心的种植户态度转变,黄凌燕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了。
“我们不忍心看到他们种植的香粉蕉无人收购,烂在山坡上。但是,也不愿意看到农户们对自己的种植业不上心,得鱼却不学渔,我们更愿意教会他们规范化种植。”黄凌燕说。
相关链接:
新时代的奋斗者| 陈利群:让村民在家就能挣到钱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