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仍在“失血”: 适龄学生流失、老师无心恋教、学校不断萎缩……尽管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校舍等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城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质量的提升相比,差距仍在持续扩大。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校舍新了,师生走了?乡村义务教育如何止血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8-03-29 08:45

  编者按:乡村教育仍在“失血”: 适龄学生流失、老师无心恋教、学校不断萎缩……尽管近年来不少农村地区校舍等硬件设施有所改善,但与城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教育质量的提升相比,差距仍在持续扩大。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薄弱环节和短板在农村。乡村教育不兴,脱贫攻坚的效果要大打折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面临阻碍,甚至影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朝着这一目标,我们任重道远。

乡村教师陈申福:将“愚人村”的帽子脱掉!王全超 摄

  来的不一定留下,走的一去不返

  “止血”乡村义务教育之一

  教育强,方能国家强。近年来,随着各级财政持续投入,乡村教育事业步入发展新阶段。在广大农村地区,崭新的校舍成为不少地方最美的建筑,乡村教师待遇正稳步提高。今年两会上,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义务教育,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然而消除城乡教育差距并非一朝一夕,半月谈记者最近走访山东、河南、重庆等地发现,乡村义务教育仍面临教师队伍不稳定、年龄与学科结构不合理及适龄学生流失等问题,亟待进一步通过深化改革,筑牢基层基础教育根基。

  生源流失:硬件改善难以遏制进城读书潮

  近年来,很多县市,农村学生进城读书现象已持续多年并愈演愈烈。尽管一些地方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但仍然无法遏制农村学校生源加速减少的趋势。

  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高山村村小建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有4个教学班共计180人左右。2000年以来,学生逐年减少,目前一二年级加上学前幼儿班,一共只有17个学生。不少高山村村民搬到山下居住,“那里的教学水平更接近城市,孩子有更多可能考上大学”。

  2014年年底,半月谈记者曾走访河南嵩县旧县镇沟门小学、车村镇纸房小学和佛坪小学,当时,有些小学地面还未硬化,教室也没有安装空调。此次记者再次回访这3所学校,看到学校的地面均进行了硬化,教室都装上了冷暖空调、配备了电子白板,纸房小学还进行了扩建,新教学楼即将竣工。

  然而,学校生源的流失现状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沟门小学所在的沟门村去年8名适龄儿童中有5名在沟门小学读书;佛坪小学所在的佛坪村在本村读书的学生占比不到一半。佛坪小学教师申德智告诉记者:“留在这里读书的一般都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孩子。”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为送孩子进城读书,农村稍有条件的家庭都去城里买房,买不起房子的家庭则边读边看,孩子课业表现好,值得培养,合适的时候就带到县城读书,母亲租房陪读。

  师资出走:培养得越好,调走得越快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农村地区适龄学童的流向,学校硬件设施并不起决定作用。城镇学校之所以展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关键在于城乡师资条件的差异。农村教师短缺让学生流失,农村学生流失又令基层师资不稳,类似恶性循环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

  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对商丘柘城县开展一项调研。调研显示,农村小学教师流失集中在30岁至45岁的优秀教师人群,占比达到51%。近年来分配到各农村学校任教的大中专毕业生紧随其后,占到38.5%。

  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仲红波表示,受制于发展前景、工资待遇、生活条件等因素,农村教师队伍流动性较强。部分农村教师住在城里、教在乡下,一门心思想办法往城里调动。

  河南嵩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劳吾认为,农村特岗教师、骨干教师的流失需引起重视。他说,近年来嵩县特岗教师流失率约15%。由于特岗教师面向全国招考,外省籍教师成为主力。“最开始黑龙江、陕西、山西等省都有人报考,有些孩子把嵩县想成了嵩山。到这里一看,条件太苦,就走了。”

  许多农村中小学负责人表示,农村中小学如同一块跳板。偏远乡镇的教师,往城乡接合部学校跳;城乡接合部的老师,往城镇建成区学校跳。农村优秀骨干教师,大多流向了镇区、城区学校。嵩县教育局师训股股长付险峰说,偏远地区学校教师不培养不行,但培养好了,他可能就想办法调走。培养得越好,调走得越快。

  “这样一级一级往上‘抽血’,老师们又都拼命往上挤,最下面的这层就空了。”一位农村小学校长忧心忡忡地说。

  留下的人:一面坚守,一面操心谁来接班

  年近60的陈申福是重庆市城口县龙田乡仓房小学的一名乡村教师。1981年,陈申福从城口中学毕业,成为了仓房村的第一个高中生。仓房村是秦巴山区腹地一个典型的贫困村,20世纪80年代,当地人九成以上是文盲,“愚人村”的名字不胫而走。

  1984年,陈申福成为仓房村的一名乡村教师,一干就是30多年。在大多数时间里,仓房小学就只有陈申福一名教师,于是他既做“通课老师”,又当“知心保姆”,学生们的所有课程他全上,做饭、打扫卫生、接送学生等后勤工作他都做。

  2019年,陈申福将退休,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位好老师来接替他的工作,继续建设仓房村的教育事业。

  今年1月,重庆市荣昌区铜鼓镇高山村村小的谭泽光老师,面对着一年级的3个孩子,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此前,61岁的他与其他两位老师每人带一个班级,一人担起了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课程。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为了留住村小老师,近年来政府提高村小教师收入待遇。谭泽光的月收入是5100元,与重庆主城区社会平均工资基本持平。因为高山村小学山高路远,老谭能拿到最高一档补贴,每月400块钱。

  接替谭泽光的是欧阳庆川与熊英,他们都是拿到大学文凭的师范学校毕业生。他们虽然担起了这所村小的教学工作,但还要考虑今后夫妻两地分居与子女教育等问题怎么解决。

  “我们是国家的乡村教师,今天依然需要有甘于付出的情怀。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们,需要乡村教师的启蒙。”临退休前,谭泽光赠给两位年轻同事一句话,希望他们能继续坚守,把这所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的村小办下去。

相关链接:
“控辍保学”攻坚战:学习困难成义务教育阶段辍学主因
南方日报: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海南义务教育质量监测5月24日开始 25个样本县参与监测
中国残联理事长鲁勇:我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萧海川 李亚楠 周闻韬] [编辑:胡恺睿]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