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内摆放的枯木是贝类、螺类重要栖息地。记者石中华 摄
2 特色河岸生态空间犹如生物科普馆
“昆虫旅馆”“生物塔”“枯木”……走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里,这些散落在河岸各处的小小生境结构,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湿地景观,让人有种走入生物科普馆的错觉。
这种利用多层、多结构、多单元、多空隙原理,在不同层次、不同小单元立体种植多种植物,形成植物立体空间,为蜜蜂、胡蜂、甲虫等昆虫提供庇护生境及营巢生境的建筑,既给昆虫打造了一个舒适的房间,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改善五源河的湿地生态,又结合景观美学造型独特有趣,已经成为了公园的“网红”。
③五源河桥下修建好的透水路面。记者石中华 摄
在五源河桥南侧2.8公里示范段,设计团队对坡面地形采用“S”型处理,不仅可以缓冲地表径流,净化坡面径流,促进下渗,同时还能做到干湿分区,营造多种生境。“五源河湿地公园建设中突出的亮点就是利用生态节水地形的塑造,形成了各种动物、昆虫的生境,从而达到修复、保护、丰富生态系统的目的。”杜璇说。
在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岸生态空间,城市小微湿地的设计是海口湿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举措。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湿地保护协会常务理事袁兴中说,除了河岸生态修复,在整个河流滨水空间里面,还设计和建设若干小微湿地,包括滨水空间的雨水花园、雨水储留湿地、树池洼地、生物沟、生物洼地等。散布在河岸边上的这些不起眼的小水塘、小洼地,在袁兴中教授眼中发挥着大作用。“小微湿地功能多样,除了雨洪管理、污水净化、营造生境外,在不降雨或者干旱季节,这些小微湿地还能起到微气候调节作用。”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河岸生态空间雏形正在形成,从岸上看下去,视线穿过高大的行道树、大叶油草草坪、低矮的灌木、红树,再过渡到河水,形成了一个自然缓坡的生态缓冲空间。“这个缓冲带增大了陆地和水体之间的生态界面,保障了这个生态缓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袁兴中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