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抢抓机遇,用好“国际旅游岛建设”这个总抓手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系列述评之四
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带着对发展道路的思考和探索,海南奋勇向前的脚步从未停下。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的“工、农、贸、旅并举”,到后来的“一省两地”,再到现在的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些发展思路立足国情、省情,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海南发展的脚步更加从容有力。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踏上琼州大地,一路留下殷殷嘱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南发展的总抓手就是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这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海南的最大机遇和最强比较优势。”他要求海南建设好国际旅游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这些年来,海南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高水平旅游业,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征程中不断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培育壮大十二个重点产业、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提升国际化水平……一项项工作得到全力推进。
“全国唯一的省域国际旅游岛”,发挥好这一优势,对于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具有重要意义。“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旅游岛”,海南铭记于心、落实于行。
抢抓机遇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应运而生
“国际旅游岛”,海南发展的热词。
去年4月初召开的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省委领导班子原原本本学习习总书记2013年在海南视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并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这是在中央决定对海南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第二天举行的会议,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视。
省第七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刘赐贵在向大会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以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为总抓手,发挥“三大优势”,改革创新、开拓实干,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海南。此外,省委七届二次全会、省委七届三次全会等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明确,足见对建设好国际旅游岛的深深期待。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绝不是偶然。有优势,有信心,有渴求,有决心。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海南视察时,就生发出让国人到宝岛海南避寒度假的概念。上世纪八十年代,尚待开发的海南就被正式列入国家避寒冬泳和旅游基地。
一方面是独特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中,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选择题”。
历经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走过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的“工、农、贸、旅并举”、1996年提出的“一省两地”发展战略(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热带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等,海南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海南发展思路的认识上,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应运而生。
2009年12月31日,一个振奋琼岛儿女精神的重大喜讯传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
这是海南在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迎来的第二次重大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强调,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习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准确地指出了海南建设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赋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六大定位,囊括了海南建设发展的最重要内容。
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发展带来的影响深远。201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462.54亿元,5年间迈上两个千亿台阶,而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在1987年是57.28亿元,在2009年是1646.6亿元,在2012年是2855.26亿元;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79.5%,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4.9∶28.2∶46.9调至22.0∶22.3∶55.7;年接待游客总人数从2009年的2250.3万人次、2012年的3320.4万人次跃升到674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2009年的211.7亿元、2012年的379.1亿元增长到812亿元;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一流,空气优良率保持99%以上。这份收获,得来并不容易。其间涌现出的改革创新、实干苦干,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真实道出了奋斗的意义。
优化产业
打造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
“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的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几个字,但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增足了底气。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海南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2013年,习总书记在海南留下殷殷期待。
服务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服务业比重来看,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0%。而在1988年,海南服务业比重为31.6%,2009年为45.3%;2012年为46.9%,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
面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海南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2015年,时任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适合发挥海南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定位的十二个产业进行研讨,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产业,使我省产业结构在“十三五”能够真正优化。
这是海南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跳出全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聚焦经济新常态、科学把脉产业发展的积极探路。
棋眼落子,盘活全局。
房地产“一业独大”,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偏弱,是海南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海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海南近年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着重培育壮大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个重点产业,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依托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海南还正聚焦“陆海空”(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重点领域,培育海南未来产业。
2017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旅游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多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规模上的扩张,海南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
在集约、集群、环保、园区化、高技术发展产业方面,仍面临不少艰巨任务。海南积极完善路、光、电、气、水“五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六类产业园区。
“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是海南着力推动的“款型”。在构建符合海南实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产业发展中,海南坚定朝着一流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进发。
锻造品质
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
上个月,三亚国际音乐节引发外界对于海南颇高的关注度。首次举行的三亚国际音乐节,主会场及分会场共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近百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同步观看演出,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逾2.1亿。
同样在上个月,在全国两会上,“2013年国务院批准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赋予了药品进口注册审批等9项特殊政策。以前大家要去境外打疫苗,现在到博鳌就可以。”省长沈晓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这一席话,引起了很多人对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关注。上月底,备受关注的博鳌超级医院正式开业,吸引了12个顶尖学科团队入驻。
外界对这两件事的高关注度,引发的原因各不相同,不过实质上都体现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大家对高品质的期待。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呼唤“高水平”发展。离“高水平”有多远,需要的付出就有多少。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十分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这必然是一场深入海南角角落落的变革,需要大家共同为之不懈努力。
在省委常委会会议等近两年的多个会议或调研活动中,省委书记刘赐贵均对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出具体要求。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专题会议上,对提升国际化水平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年来,海南国际航线由12条拓展到57条。2017年,我省共新开和恢复境外航线20条,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增加国际游客量,海南有自己的“算盘”。既是成长的收获,更是一种施压,激励海南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同样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美食等国际元素融入海南,海南在“国际范”的道路上不断实现突破。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亚特兰蒂斯、太阳马戏团等国际旅游业顶尖品牌先后落地,国际邮轮频频造访,去年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这些都有力推动国际旅游岛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落地实施以来,早已成为海南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截至2018年1月底,海南两家离岛免税店累计销售额超过300亿元、购物4000余万件、购物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是推动海南智慧岛建设、提升国际旅游岛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海南快速推进这一工作,力争在2018年使海南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走在全国前列。
各方面人的素质是办好服务业的核心。海南在全省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下大力气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
一个一个攻关,一点一点突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征程中,海南不惧困难,匠心涌动。
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任何时候都要抓牢。从近几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程中不难看出,不少改革创新之举涌现。
2016年,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以“点、线、面”入手,海南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在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同时,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海南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4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61个共享农庄试点正在加快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得到加快推进。
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有效推动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创新管理,于2015年10月在三亚成立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2016年2月,海南成为全国服务贸易唯一试点省,旅游业等8大方面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正是海南作为特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
美好新海南,共享新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站在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新起点上,海南国际旅游岛自信地向国内外游客发出邀请。
这份收获,得来并不容易。其间涌现出的改革创新、实干苦干,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真实道出了奋斗的意义。
优化产业
打造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
“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时的这句话,虽然短短十几个字,但给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增足了底气。庞大的消费市场,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海南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海南要加快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产业体系。”2013年,习总书记在海南留下殷殷期待。
服务业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服务业比重来看,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0%。而在1988年,海南服务业比重为31.6%,2009年为45.3%;2012年为46.9%,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要求相比仍然偏低。
面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海南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产业转型发展之路。
2015年,时任省长刘赐贵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决定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适合发挥海南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定位的十二个产业进行研讨,在守住生态底线的前提下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发展壮大符合海南发展定位的产业,使我省产业结构在“十三五”能够真正优化。
这是海南以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跳出全岛,放眼全局谋一域,把握形势谋大事、聚焦经济新常态、科学把脉产业发展的积极探路。
棋眼落子,盘活全局。
房地产“一业独大”,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偏弱,是海南经济发展的老大难问题。为改变这一状况,海南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
海南近年来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着重培育壮大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互联网产业、医疗健康产业等十二个重点产业,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打造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王牌,发展海洋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实体经济融合,坚决破除“房地产依赖症”、决不当“房地产加工厂”。依托自身特色和发展优势,海南还正聚焦“陆海空”(南繁育种、深海科技、航天科技)重点领域,培育海南未来产业。
2017年,海南十二个重点产业占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旅游业、互联网产业、金融服务业、会展业等多个产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不一味地追求经济总量规模上的扩张,海南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用最好的资源吸引最好的投资”。
在集约、集群、环保、园区化、高技术发展产业方面,仍面临不少艰巨任务。海南积极完善路、光、电、气、水“五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六类产业园区。
“服务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是海南着力推动的“款型”。在构建符合海南实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产业发展中,海南坚定朝着一流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进发。
锻造品质
进一步提升海南旅游国际化水平
上个月,三亚国际音乐节引发外界对于海南颇高的关注度。首次举行的三亚国际音乐节,主会场及分会场共吸引了20余万人次参与,近百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同步观看演出,新浪微博话题阅读量逾2.1亿。
同样在上个月,在全国两会上,“2013年国务院批准海南设立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赋予了药品进口注册审批等9项特殊政策。以前大家要去境外打疫苗,现在到博鳌就可以。”省长沈晓明回答记者提问时的这一席话,引起了很多人对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关注。上月底,备受关注的博鳌超级医院正式开业,吸引了12个顶尖学科团队入驻。
外界对这两件事的高关注度,引发的原因各不相同,不过实质上都体现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折射出大家对高品质的期待。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呼唤“高水平”发展。离“高水平”有多远,需要的付出就有多少。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十分注重提升国际化水平。这必然是一场深入海南角角落落的变革,需要大家共同为之不懈努力。
在省委常委会会议等近两年的多个会议或调研活动中,省委书记刘赐贵均对提升国际化水平提出具体要求。省长沈晓明在省政府专题会议上,对提升国际化水平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5年来,海南国际航线由12条拓展到57条。2017年,我省共新开和恢复境外航线20条,入境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
增加国际游客量,海南有自己的“算盘”。既是成长的收获,更是一种施压,激励海南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
同样令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国际酒店、国际学校、国际医院、国际社区、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国际美食等国际元素融入海南,海南在“国际范”的道路上不断实现突破。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等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亚特兰蒂斯、太阳马戏团等国际旅游业顶尖品牌先后落地,国际邮轮频频造访,去年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零的突破,这些都有力推动国际旅游岛国际化水平的提升。
把中央支持海南发展旅游业的政策用足用好。海南离岛免税政策自2011年4月20日落地实施以来,早已成为海南一张熠熠生辉的“金名片”。截至2018年1月底,海南两家离岛免税店累计销售额超过300亿元、购物4000余万件、购物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
推进政务信息整合共享,是推动海南智慧岛建设、提升国际旅游岛信息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海南快速推进这一工作,力争在2018年使海南政务信息整合共享走在全国前列。
各方面人的素质是办好服务业的核心。海南在全省深入开展社会文明大行动,下大力气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
一个一个攻关,一点一点突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征程中,海南不惧困难,匠心涌动。
改革开放是发展海南的关键一招,任何时候都要抓牢。从近几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历程中不难看出,不少改革创新之举涌现。
2016年,海南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示范省”。以“点、线、面”入手,海南全面启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在为全国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同时,形成了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海南大力推进“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目前全省已基本建成222个美丽乡村,47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61个共享农庄试点正在加快推进。环岛旅游公路建设得到加快推进。
海南在全国率先开展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把全省作为一个大城市、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有效推动了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创新管理,于2015年10月在三亚成立全国首支旅游警察队伍。2016年2月,海南成为全国服务贸易唯一试点省,旅游业等8大方面的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工作全面展开。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这正是海南作为特区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
美好新海南,共享新机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站在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新起点上,海南国际旅游岛自信地向国内外游客发出邀请。
相关链接:
清明祭英烈 海南青年大学生鲜花致敬先烈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