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艳阳高照,碧草如茵。“风微夜幕小窗前,烛影飘摇入未眠。墨疏辞成雷雨势,霆惊可否裂霾天。”这首刻画了700年前海瑞廉明无私形象的诗句,是市民陈伟的最爱。他说,每年都会携亲朋好友到海瑞墓参观,了解海瑞的生平和海南的历史文化。
自2016年8月开始,海瑞墓管理处闭馆改造,集中打造展陈工程,展示海瑞廉政事迹和中国清官文化。4月10日,记者来到海瑞墓管理处,体验走访升级改造中的墓园。海瑞墓管理处主任陈涛说,即将开放的海瑞墓园区将成为传递海南文化的新名片。
新建墓园增建6大展厅
4月10日下午,伴随着阵阵微风,记者来到滨涯村的海瑞墓管理处。
传说,当海瑞灵枢运至现墓地时,抬灵枢的绳子突然断了,人们以为这是海瑞自选的风水宝地,于是将其就地下葬。
“原先的墓园用地面积为15亩,扩建后面积为76.22亩。”海瑞墓管理处主任陈涛说,海瑞墓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是皇帝派许子伟专程到海南监督修建的。1996年11月国务院公布海瑞墓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开朱红色的大门,宁静、庄严、肃穆之感扑面而来。海瑞墓园一条宽阔的麻石大道从牌坊下直通墓地。甬道两旁有石羊、石马、石狮、石人,或站或坐或卧,栩栩如生。
海瑞墓园的左侧,一栋栋灰白相间,且带有朱红色的建筑古色古香。陈涛介绍,增建的左侧墓园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海瑞公祠,二是游客服务中心。多年来,海瑞墓管理处未修建海瑞公祠,对参观的市民游客祭拜和悼念海瑞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如今的海瑞公祠在硬件上已经修建完毕,左侧的墓园区建造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仿古建筑的小卖部等,方便市民游客参观祭拜。
最引人注目的是海瑞墓园区右侧的展览厅。褐色的木质结构,仿古的建筑风格,仿佛穿越回了明朝。陈涛告诉记者,这片新建的墓园区有6个大型展厅,主要用于展览和展演,其中4个展厅用于常年展览海瑞廉政事迹和中国清官文化。
“展厅征集到的文物情况如何?”记者一边参观,一边向陈涛提出疑问。“展厅主要收集瓷器、拓片、手稿等文物以及史料,目前正面向全国各地博物馆征集,我们已到福建、江苏、北京、南京、广州等地实地考察,征集情况还算乐观。”陈涛说,“近期,广东省博物馆推荐了其收藏的海瑞珍贵书法作品,但真伪还有待考证。”
打造吸引游客的精美名片
为更好地传承优秀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近两年,政府投资打造海瑞墓管理区的展陈工程。海瑞墓文物景区扩建改造将与滨涯村片区旧城改造相结合,规划“一心一园、两轴多区”的功能布局。通过片区整体改造,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肌理结构,改善内部交通,协调周边环境,提高该片区的城市品位和居住环境质量,形成以海瑞墓景区为核心,集旅游文化、居住、商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社区,成为海口吸引游客的一张精美的名片。
“真可惜,这两年没能到海瑞墓园区来看看。”近日,众多市民游客频频来到海瑞墓管理处,表示期待改造升级后的海瑞墓园早日开放,多层面深入了解海清天,了解海南历史文化。
陈涛谈到,海瑞墓园区在1999年时参观到访人数达到了最高峰,市民游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的冲击,加之海瑞墓园场地、软硬件配套设施等不完善,人流量锐减。”他透露,2015年和2016年,每年到访的游客人数达到10万人次,反响口碑均良好。
“海瑞墓园区不单单用来参观,还应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从瞻仰海瑞到了解海南历史文化。”陈涛建议,为弘扬海瑞精神,应组织举办有序的民间纪念活动等,以文明的方式悼念海瑞,让其精神不断发扬。
记者吴雨倩
(海口网4月11日讯)
相关链接:
志愿者穿梭海口各墓园服务祭扫市民
清明期间 海口各墓园接待祭扫群众近18万人次
6日海口各墓园接待祭扫群众近8000人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