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现区域差异性 提倡形态多样性
城镇化要避免千城一面
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论坛现场。 记者黄一冰 摄
海口网博鳌4月11日电(特派记者曹马志)新型城镇化,不同地区如何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齐头并进”?城乡发展如何同频共振,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在10日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中国城镇化的‘城市群’模式”论坛上,中外专家认为,推进城镇化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注重生态保护,强化产业支撑,不断增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人为本 规划先行和谐宜居
“城镇化是个体蜕变的过程,为追求更好的就业、教育、公共服务等机会,人们从一个地方主动迁移并扎根在另外一个地方。”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Stephen P.Groff认为,亚洲尤其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李铁表示赞成。他说,中国城镇化率大概是58.52%,户籍人口占42.3%,两者之间有近16个百分点的差距,说明农民虽然进城了,但是融入城市成为市民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多位与会专家认为,中国要紧紧围绕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原则,合理引导人口流动,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不断提高人口素质,使全体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城镇化要规划先行,建立和谐宜居的环境,这是日本前总务大臣增田宽也的观点。他介绍,日本的城镇化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了,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比如对于东京,日本有专门的中央部门负责城市群众规划建设,做好顶层设计,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宏观布局,以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依托,科学划分城市内部功能区,优化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推动大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产业支撑 高质量发展特色城镇
“从全国来看,中国城镇化的突出问题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处于工业化前期、中期、中后期的城镇都存在,如何利用产业重塑激发中小城市的活力至关重要。”李铁说,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加快推进城镇高质量发展,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产业发展,交通“开路”。荷兰南荷兰省省长Jaap Smit以荷兰特色城镇举例说,交通便利在城镇化过程中非常重要,比如,荷兰第二大城市鹿特丹到周边城市之间是45公里的路程,有便利的交通方式相连。城镇经济联系密切,如果几个城市之间不能快速地通行,就会阻碍人员流动和投资。
“研究城市发展史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产业发展都跟交通有密切关系,没有交通就没有经济要素的流通,交通互联是很必要的。”李铁说。因此,推进城镇化,需要加快完善综合运输通道和区际交通骨干网络,强化中小城市、小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公路技术等级、通行能力和铁路覆盖率,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
不同的城镇如何选择适合发展的产业?专家认为,不能千篇一律,要综合考虑地区区位、人口、交通、自然环境等要素,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李铁认为,城镇化的“苏州模式”值得借鉴,该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各个乡镇形成自己独有的产业体系,乡镇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地区城镇化和工业化,又顺应时代不断转型升级,为城镇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产业基础。
共同发展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城市和农村间不是对抗的关系,而是大家相互共同发展,这是一个未来城镇化最理想的蓝图。”展望未来,增田宽也认为,需要加强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健全公共服务功能,使乡村成为可以让城里人诗意栖居的“世外桃源”。
与会专家认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强化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激发乡村活力。与此同时,要注重保护传承文化,留住特色基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李铁观察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外出打工人群从发达地区回流现象比较多,如过去安徽、四川、湖北等人口流出大省,现在回流的人口已高于外出打工人口。
李铁等专家认为,城镇化过程中,各地要根据不同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相关链接:
校长博鳌“论剑”:加强大学间合作 培养新时代人才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