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生态修复治内河
“美舍河又变美了。”从小在美舍河边长大的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迈嬴村村民李丽菊感慨,来河边散步、钓鱼的人又多起来了。
美舍河纵贯海口城区南北,是海口重要的城市内河。在李丽菊的记忆里,儿时的美舍河水清鱼肥,两岸林木茂盛。可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美舍河被污染成黑臭河,不仅影响城市形象,更让沿岸居民苦不堪言。原本美丽的河流成了一笔生态“负资产”。
事实上,美舍河的治理已持续了近20年,但末端截污、硬化河道、清淤疏浚的传统治理方式收效甚微,水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内河治理最怕治了污、污了治,反复不断。”海口市水务局副局长曾卫华直言,水体污染在水里,但是根源在岸上。要根治污染,必须统筹美舍河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各相关要素系统治理。
生态是海南发展之本。在新的治理理念指导下,美舍河摈弃了传统的工程治理方式,转向系统治理、生态修复,退堤还河、退塘还湿,构建可呼吸的生物多样性水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流的自净能力,让河流从混凝土的渠道中解放出来,重新恢复河流的生命力。
美舍河能够顺利实施全流域统筹治理,得益于2015年海南推行的“多规合一”改革。多规合一将海口各类城市规划落在了一张蓝图上,还促使海口成立治水办,将涉及水务治理的众多部门归口管理,实现了从各自为政到“一龙治水”的转变。
规划统一和机制转变,让美舍河治理更加顺畅。随即,包括美舍河在内的海南全省64条城镇重污染水体被列入“治理清单”,要求各有关市县到2018年消除劣V类水体,力争达到IV类及以上水体标准。
美舍河的此轮治理,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的技术路线,从源头上治理城市病。通过拉网式的管网排查,共清理339个排水口,解决395户用户错接乱接问题,截断了每天8万立方米的污水直排。
芳草萋萋、鸟语花香、鱼游蛙鸣,如今走在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随处可见一家人在水边休憩游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水菜花,在经过人工梯田湿地净化过的水中绽放。“水菜花的存活,是对治水效果最直观的证明。”曾卫华说,人工梯田湿地共有8级,每一级都有粗石子、细石子和生物填料颗粒填充的过滤层,污水层层净化,水体全面改善。
海口摈弃固化河岸的传统模式,转而建设生态河岸和湿地。于是人们看到,水泥岸边被拆除,种上了重阳木、椰子树等本土树种;在水中也种上了苦草、红树,还铺上亲水栈道供市民散步。
水泥岸堤拆除后,能否确保防汛安全?答案是肯定的,整治后的河道不但扩宽,而且两边的绿带空间具有“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效果,在大洪水来临时能够发挥治蓄与增强排涝的功能。
为了确保治理长久持续,海口引入市场机制,采用“PPP(公私合营)+EPC(总承包)+跟踪审计+全程监管”模式,让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管理。
通过公开招标,优选专业治水公司按照“一河一策”原则,对水体进行全面治理,由企业投资进行工程建设并实施建后管理,项目管理期为15年。海口市政府每季度、每年组织第三方对治水工程进度和水质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治理情况和效果支付相应的费用。
“政府市场齐发力,引资引智相结合,群众满意最关键。”曾卫华总结,海口美舍河治理,除了生态修复理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把政府从环境治理者变为服务购买者和监管者,实现治水的可持续。
在系统治理、生态修复的思路下,美舍河已成为海口城区绿色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廊道和重要的城市景观,成为海口一张新的靓丽名片。
相关链接:
潮起海之南|美舍河:让海口人民记得住乡愁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