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才技术下沉,建设多个跨区域医联体,打造“一小时急救圈”
文昌医改让村民家门口就能看大病
“非常感谢陈医生,让我及早发现并治疗癌症。”近日,文昌市龙楼镇宝芳村村民黄蓉特意来到龙楼镇卫生院,感谢省人民医院派驻该院的医生陈茹。
近年来,文昌大力推行医疗改革,实施人才技术下沉,率先在省内建设起多个跨区域医联体,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同时,大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打造“一小时急救圈”,为村民搭建起快速生命通道。
龙楼镇卫生院同期门诊量近倍增
3月初,40岁的黄蓉因乳房胀痛来到龙楼镇卫生院,找在该院定点帮扶坐诊的陈茹医生看病。陈茹诊治中发现疑似乳腺癌肿块,要求黄蓉到省人民医院做切片检查,被确诊为早期乳腺癌。
陈茹是一名外科博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访问学者、乳腺外科专家,2009年入职省人民医院。今年1月2日,她和另外1名医学博士、3名医学硕士的同事,5人一同被派驻到龙楼镇卫生院,成为省人民医院定点帮扶乡村卫生院坐诊医生。
根据文昌市卫计委和省人民医院签订的3年帮扶协议要求,省人民医院和龙楼镇卫生院结成跨区域医联体,根据每半年调换一次原则,省人民医院每批次派5名有硕士、博士学历的医生在龙楼镇卫生院坐诊,龙楼镇卫生院还将派本院医生到省人民医院学习。
“他们来了不到两个月,我们同期门诊量增加近一倍。去年1月至2月的门诊量是7000多人次,今年同期门诊量超1.3万人次。”龙楼镇卫生院院长林蕴说,省人民医院医生在龙楼镇卫生院长期坐诊的消息传开,原来生病时习惯往大医院跑的村民,开始到镇卫生院看病。
推行医疗“互联网+”建设
不仅是龙楼镇卫生院,文昌锦山镇卫生院和海南省医学院附属医院也签订了同样的帮扶协议。
近年来,文昌市大力实施人才技术下沉、服务能力满意度提升工程,截至2017年底,文昌市共组建跨省医联体2家、城市间医联体3家、城市专科联盟2家、市域医联体5家、市域医共体1家等,逐步形成“上联三甲、下联乡村”的市域分级诊疗模式。
“能在家门口看好病,村里人谁还愿意跑这么远?”林蕴说,村民之所以乐意到龙楼镇卫生院看病,离不开文昌大力推行的医疗“互联网+”建设。
“这个是我们区域远程心电诊断平台,如果有疑难病例,同济文昌医院的专家可同步给出诊断结果。”在龙楼镇卫生院心电图室,林蕴将一台电脑打开,将一组刚刚检查的数据发送出去,不到1分钟,同济文昌医院医生庄曼青就给出了诊断结果:窦性心动过速、左房肥大、ST轻度改变。
“患者必须立刻送到同济文昌医院,我们这里不具备治疗能力。”得到答复后,林蕴和同济文昌医院取得联系,立刻将患者送往市区。“这个平台,为病人赢得宝贵抢救时间。”
“一小时急救网”效果显现
目前在文昌市内,已经有30家卫生院、农场医院建成了区域远程心电诊断平台,有效解决心电疑难诊断,这也增强了文昌去年7月搭建的“一小时急救网”功能,把胸痛中心的战线前移,为广大村民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据了解,“一小时急救网”搭建不到一年的时间,已将150多名危急患者转危为安。
除了区域远程心电诊断平台,龙楼镇卫生院还搭建了区域远程影像诊断平台,村民在该院进行CT检查时,如果该院医生无法确诊,同样可以迅速将检查结果上传至同济文昌医院,让专家作出诊断。
目前,同济文昌医院的影像诊断中心已和文昌市8家配置有CR、DR的基层卫生院,建成了市域远程影像诊断平台。
如今,随着医疗人才队伍的增强,林蕴正忙着将卫生院内一栋闲置楼房改成住院部,结束龙楼镇卫生院没有住院病床的历史。
相关链接:
爱的奇迹!文昌好媳妇陆英扬悉心照料 瘫痪婆婆站起来了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