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扶梯请抓好扶稳,向右靠”
你乘坐扶梯时有听过这样的广播吗?
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
是不少人觉得“礼让”的文明行为
但广州地铁21日发声:
并不提倡!
这样让电梯右侧严重倾斜,
而且在扶梯上走动超级危险!
关乎你安全,
请务必谨记!
有的地方还倡议乘扶梯“左行右立”
你有没试过搭扶梯赶时间的时候,尤其是在人潮众多的地铁站里,不得不对每个乘客说“请让一下”。因此在不少人看来,“靠右站立,靠左急行”是一种高素质的文明表现。
事实上,有的地方也是这样提倡的。英国是最早提出在扶梯上“右侧站立,左侧通行”的国家。而在国内,2008年,上海世博会举行前,自动扶梯提倡“左行右立”,曾是上海倡导的城市文明行为之一;在2015年,经过当地媒体的报道,武汉文明办提出将推广“右边站立,左边急行”等文明乘梯方法。
在更多的城市,尤其是二三线城市,比如金华等,“左行右立”还在被倡导。
广州地铁:不提倡 电梯右侧严重倾斜
但这样的“高素质”行为真的好吗?广州地铁21日通过官方微信发布,乘坐扶梯不提倡“左行右立”。
根据一组国内某地铁统计的数据:地铁扶梯的维修保养盘点中发现,约95%的扶梯右侧梯级链明显比左侧磨损严重,导致梯级轻微倾斜,梯级两侧挡板及梳齿板磨损加剧。扶梯检修专业人员介绍,扶梯在设计时,虽然考虑到长时间承受不平衡压力的最大载荷能力,但“左行右立”确实会导致扶梯局部部件承受过多的疲劳冲击,缩短设备寿命,使得扶梯频繁故障。
权威部门发布的安全提示,强调乘坐扶梯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安全提示中指出,自动扶梯留出一侧通行并不科学,因为在扶梯上走动很不安全,建议乘客在扶梯上尽量不要行走,一级扶梯台阶最多站两个人。
广州地铁五号线。
因为“左行右立”还出过事故
2011年,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A出口上行自动扶梯出现倒转,造成一人死亡、29人受伤的惨剧。当时就有专家指出此次电梯事故与“左行右立”的乘梯行为有关,这一文明误区亟待纠正。
“左行右立”是否不该提倡,也有不同的声音。有媒体报道认为,除了安全因素外,“左行右立”使得扶梯的负载量被大大浪费了,尤其在一些人潮众多的大站,通道和扶梯又特别长,如果只是右侧站里,乘客通行就会较慢。
但北京电梯商会秘书长徐根荣认为,受力都在右边其实无所谓,因为一般的电梯会往上开也会往下走,扶梯在往下走时,人还是站在右边,所以根本就不存在磨损大或者磨损小的问题,因为电梯总是有磨损的。“实际上左行右立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比较有次序。把左边腾出来,有急事的人可以走左边的道。”
香港上海等地都不再提倡
“左行右立”曾是备受推广的文明行为,
但近几年国内外多个城市已纷纷表态,
叫停了搭乘扶梯时“左行右立”。
香港
香港早前提倡“左行右立”,是因为作为老的地铁城市只有电梯,旁边没有楼梯,为了给赶时间的行人和特殊情况留出通道,才会如此倡导。自2010年开始,香港已经不再提倡这一行为了,而代之以“握扶手、企定定”的宣传标语。
上海
自2012年12月开始,因为扶梯台阶过大,行走不安全,上海轨道交通不再强调“左行右立”,一些原先张贴在扶梯上倡导这一行为的贴纸已被移除。
台北
基于安全和效率的考虑,台北捷运公司目前也不再宣传此措施,然而大部分乘客均已养成“左行右立”的搭乘习惯。
南京
南京地铁2016年在官微发声:“不提倡乘坐扶梯左行右立”!
北京
北京西站也在北京铁路局微信公众号上明确表示,不建议旅客在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而是希望旅客“站稳、扶好”。
加拿大
2006年,加拿大多伦多交通委员会因“左行右立”的不安全性,撤除了294个“左行右立”标语;
日本
日本近年来也在努力宣传安全正确的自动扶梯搭乘方式,强调“自动扶梯,不要走,不要跑”。
为什么坐扶梯最好别走动
为什么说搭扶梯时候不适合走动甚至跑动?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留意,扶梯的梯级高度与楼梯的台阶高度是不一样的,扶梯的梯级高度为21cm,高于公共场所楼梯要求的15cm高度,人员在上面行走,容易踏空或被绊倒,而行走过程中也容易挤碰到扶梯上其他乘客导致意外发生。
另外一点更为重要,商场里面电梯的速度是0.5米/秒,而地铁里的速度达到了0.65-0.7米/秒,属于“高速电梯”。如果有人匆忙上下电梯,一旦摔倒或发生紧急情况,很容易“带倒一大片”,非常危险!特别是拖着行李赶时间的乘客,更容易造成危险。
拿韩国来说,曾经提倡“左行右立”,但调查显示,约3/4的电梯事故是因人们在扶梯上走动导致,这一规定随即被取消。
搭扶梯赶时间,还是去爬楼梯吧!
从安全出行的角度出发,乘坐扶梯时,请握好扶手站稳,注意脚下安全。赶时间的乘客,还是从楼梯通行比较稳妥,不要在自动扶梯上走动,毕竟安全比时间更重要。
无论是不是文明,
只要存在安全隐患,
都应该摒弃。
相关链接:
低学历、低素质?快递小哥期待社会认同和职业发展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