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4月24日电(王莹)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40多年来,中国的人造卫星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由通信、气象、导航、空间科学等各类卫星组成的卫星大家庭。4月24日,中国航天事业迎来第三个中国航天日,漫画带你认识这40年里的“网红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四百三十九公里,最远点二千三百八十四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夹角六十八点五度。绕地球一周一百一十四分钟。卫星重一百七十三公斤。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实践一号
实践一号卫星是中国第一颗科学探测和技术实验卫星,于1971年3月3日发射,重221公斤,外形为近似球体的多面体,直径1米。它的主要任务是试验星上太阳能电池供电系统,主动无源温度控制系统,长寿命遥测设备及无线电线路性能及其他太空环境探测。实践一号的设计寿命为一年,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8年之久,直到1979年6月17日才返回大气层烧毁。
东方红二号
东方红二号于1984年4月8日首次发射成功。从1970年开始研制到第三颗星发射,经历了近16年。卫星采用地球同步轨道,其中第一颗定点于东经125°赤道上空。“东方红二号”的成功发射,开始了用我国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
风云一号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研制的第一代准极地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风FY-1A卫星和FY-1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
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于2000年10月31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第二颗于2000年12月21日发射升空,第三颗于2003年5月25日发射升空。
探测一号与探测二号
2003年12月30日,中国与欧洲空间局的合作项目“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中的第一颗卫星“探测一号”成功发射。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射高轨道卫星,标志着中国高水平的空间物理与环境探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2004年7月,“探测二号”卫星升空,与已在轨运行的“探测一号”卫星构成了具有创新特色的星座式独立探测体系。两颗卫星互相配合,分别运行于目前国际上地球空间探测卫星尚未覆盖的重要空间活动区域,主要进行太阳活动、行星际扰动触发磁层空间暴和灾害性地球空间天气的物理过程等科学研究。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它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首批立项研制的4颗科学实验卫星之一,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是一个空间望远镜,有效载荷质量1410公斤,它可以探测高能伽马射线、电子和宇宙射线。
实践十号
2016年4月6日,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实践十号卫星是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专项首批确定的科学卫星项目中唯一的返回式卫星,也是中国第一个专用的微重力实验卫星。2016年4月18日,实践十号卫星成功返回。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发射升空。中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如果说地面量子通信构建了一张连接每个城市、每个信息传输点的“网”,那么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就像一杆将这张网射向太空的“标枪”。当这张纵横寰宇的量子通信“天地网”织就,海量信息将在其中来去如影,并且“无条件”安全。2017年1月18日,“墨子号”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
2017年6月15日,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发射成功,它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是既可以实现宽波段、大视场X射线巡天,又能够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体的短时标光变和宽波段能谱的空间X射线天文望远镜,同时也是具有高灵敏度的伽马射线暴全天监视仪。2018年1月30日,“慧眼”正式交付投入使用。
中国的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东方红一号”播下的种子,已经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在太空中,中国正在使用的卫星已经达到近150颗。未来,传承“东方红一号”精神,中国卫星还将继续星辰大海的征途。(漫画来源: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相关链接:
卫星还在“织网” 北斗时代尚需时日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