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云”实际上是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大数据为杠杆,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
为纳税人评定授信额度,定期公布信用“红黑名单”,税务机关依靠平台信息查补税款,多部门的扶持政策和涉税信息实现共享共用……贵州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大数据深度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引起各方关注。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全国第一朵“信用云”——“贵州省信用云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它不仅聚合了税务、金融等部门海量数据,更实现了政府、银行、企业之间数据共享。
一朵“信用云”,惠及千万家。各单位系统联通,减少重复劳动,有助于构建一体化协同治理体系,公共服务洞开便利高效之门;运用大数据评定授信额度,精准刻画企业“信用画像”,将市场主体的涉税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使之成为金融机构安全放贷的“通行证”;从跑窗口到用端口,从日复一日办手续到3分钟贷款申办,企业获得更全、更快、更优的服务……将纳税信用、政府扶持与银行贷款有机结合,“信用云”实现了信用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既提高了失信的成本,也提升了政府服务的水平和效益。
一个地方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风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这个视角看,“信用云”实际上是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以大数据为杠杆,推动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信用云”通过信用记录的整合,让失信者难以瞒天过海,让守信者能够获得便利,从而让褒奖守信、惩戒失信的理念能够落到实处。
事实上,将大数据用于信用体系建设,一张多维度、全方位的信用网络正在全国编织。从加快建设律师、导游、房地产中介等14类重点职业人员信用记录,到央行要求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和互联网信用体系,从“老赖”信息全网公开,到建立诚信典型行政审批的“绿色通道”……多措并举,奖惩分明,让信用建设、诚信监控形成体系,让“诚信者走遍天下,失信者寸步难行”成为惯例。一张“诚信画像”,画出了道德修为的高低,也将决定授信额度的多寡。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向守信企业发放贷款63.2万笔。信用是最有价值的资产,将无形的诚信变作有形的激励,诚信必将蔚然成风。
信用建设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在互联网时代,开放、共享成为数字经济的趋势,共享单车、酒店免押入住、就医先治疗后付费等新的经济形式不断涌现,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背后,实际上是信用在流动、诚信在支撑。可以说,一个社会的信用资本越大,诚信水平越高,则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更高,发展数字经济的社会基础就越好。而涵养社会诚信,既需要依靠道德建设和内心自律,更需要依靠制度建设保驾护航。摒弃“一亩三分地”的思维,走出各自为战、缺乏整合的困境,运用大数据的方式把信用信息汇聚起来,就能把信息孤岛互通成网,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插上数字化的翅膀,进而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诚信支撑。
古人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社会良序发展的基石。今天,诚信的追求与大数据的科技相结合,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由“信用云”向前看,诚实守信的百姓和商家,会享受到更多信用服务,政府的管理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