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阿里5月10日电(张宸、雪珍)31岁的米玛桑姆在阳光暖棚里,熟练地给油桶贴上标签。双手灵巧地翻滚跳跃,恰如她此刻喜悦的心情。
图为科迦村妇女主任多吉桑姆(左)和合作社法人多吉玛(右)在展示自己的成果。新华网记者 张宸 摄
这是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妇女合作社的一个场景。
科迦村妇女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当时,政府投资整平了40亩荒地,鼓励村里需要顾家而不能出去打工的60名妇女,集中起来成立合作社,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出售,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集清油加工、糌粑加工等为一体的经济组织。合作社成立当年,米玛桑姆就成为了其中一员。“来合作社打工,每天都有80元收入,去年赚了2000多元。”米玛桑姆说,“不像以前,只能撞运气到施工队里干些粗活,累死累活不说,收入还不稳定。”
合作社的妇女们正在进行产品加工。新华网记者 张宸摄
据介绍,合作社在平整的土地上,隔年种上油菜和豌豆,深加工后出售。油菜籽榨油装到贴有标签的桶里出售,豌豆通过水泡、翻炒、磨粉等工序,制作成豌豆糌粑,都很受市场欢迎。
村妇女主任多吉桑姆细细地算了一笔账,如果种油菜,40亩地一年能收8000多斤油菜籽,能榨油4000斤左右,平时一斤油15元,物交会上还能卖得更高些。如果种豌豆,一亩地产的豌豆可以磨300多斤糌粑,10元一斤,供不应求。
“去年,我们种的是豌豆,除去种子、人工等各项开支,一亩地净收入有1300多元。”多吉桑姆说,“更重要的是,合作社里60名成员全都是需要照顾家的女性,这种在家门口挣钱的方式,颇受欢迎。” “我们家去年收入2万多元,虽然大头还是男人挣的,但我利用闲暇时间为家里挣了钱,很有成就感。”米玛桑姆不无得意地说,“去年合作社又盖了澡堂,我现在当上了澡堂管理员,收入还会更多。”
已经加工好的科迦菜籽油。新华网记者 张宸 摄
科迦村第一书记白玛拉姆说,“合作社充分利用了村里无法外出务工女性的零碎时间,虽然挣的钱还不能跟砂石料厂那样的大项目比,但也是因地制宜进行产业脱贫的有力探索。”
2018年,科迦村妇女合作社被普兰县妇联评为“巾帼创业基地”,得到了10万元奖金,这让法人多吉玛很高兴,更对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多吉玛说,“合作社很受村里妇女欢迎,但是我们的土地规模不够,有机会还要筹集资金,平整更多土地,让更多女性参与进来,真正成为家里增收的半边天。”
相关链接:
【新时代 幸福美丽新边疆】厅局干部谈西藏(下)——“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网络主题活动采访见面会【新时代·幸福美丽新边疆】西藏玉麦见闻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