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在北方某省下乡调研时发现,驻村扶贫工作队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加快了脱贫步伐,但也有一些驻村干部存在着驻村不实、帮扶政策掌握不精准、对贫困户识别退出不精准等问题。扶贫不精准表面上看起来是工作难、任务重、缺经验,根本上却是作风不实的问题。
有的干部驻村却不住在村里,“走读”现象突出,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国家要求驻村工作队脱产驻村,每年驻村在岗时间不少于200天。然而不少驻村干部白天来晚上走,甚至点个卯就不见人影;有的窝在屋子里,不进农户家;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
帮扶政策掌握不精准。有的驻村干部不了解“三农”,面对当地具体复杂的实际情况无思路、无办法,扶贫工作无从下手;有的驻村干部拿机关的经验做法套到农村一家一户头上;有的定策施计大而概之、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有的不想干,干脆来一个撒胡椒面,对贫困户平均分钱分物;有的扶贫计策甚至驴唇不对马嘴,不仅没帮上忙,反而添了乱。
对贫困户精准识别退出是脱贫的基础性工作,恰恰是对这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有的驻村干部视同儿戏,根本不放在心上。工作粗枝大叶,只听农户简单介绍,农户说什么,表上就填什么,既不详细算账核实,也不细问来龙去脉。有的根本不搞入户调查,仅凭村干部嘴上说的情况填表。个别的甚至按上级意图或自己的意愿填报数字,致使错退、漏评现象屡有发生。
种种不精准各有各的原因,但归结到一点就是作风不实。有的作风虚浮、蜻蜓点水;有的人到手不到,人到腿不到,人到心不到;有的纯粹应付差事、走过场,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帮扶上;有的热衷做表面文章,醉心面子工程,精心打造“典型”;更为恶劣的是说一套、做一套,汇报成绩经验让人眼睛一亮,而现实情况却令人心情沉重。
精准脱贫关键在精准,精准之路唯有工作扎实。扎实之法,一是钉钉子精神,要一锤子一锤子用力,一个钉子一个钉子钉;二是“绣花”功夫,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三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真正扑下身子,苦干实干。只要功夫深,铁杵能够磨成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扶贫工作再难,只要工作做得实、做得深、做得细,就没有解不开的扣、过不了的坎、破不了的关。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