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以“共享”为名的医护上门服务正在兴起。患者可以花不多的钱,省去前往医院排队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护理人员的上门服务。目前,已有近20款医疗应用软件提供类似服务。
长期以来,患者对更方便的医护服务的需求,与医院有限医护资源的矛盾,构成了医疗领域的一大痛点。“共享护士”的出现,被一些业内人士誉为将分散的护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打破了传统医疗行业壁垒。但是,当网约车等共享经济模式的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共同关注,与被服务对象身体健康直接相关的“共享护士”服务,无疑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些平台所提供上门服务的护士,还是在校学生,有没有取得护理资质要打个问号;诸如上门抽血等不在执业地点进行的服务,更是涉嫌违规;接受上门医护服务的患者一旦出现用药反应,也缺乏相应的抢救设备与医生的指导。这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都有待“共享护士”平台更好地去解决。
在网约车出现以后,也存在一些与旧的制度和规范不相兼容的问题,例如网约车是不是“黑车”的质疑。随着监管部门有关管理规定的出台,网约车逐渐成为合法而便捷的出行方式。然而,医护服务事关生命,制定相关规范更应谨慎。要求护士取得《医疗执业许可证》方可执业,更是世界范围内的通例。笔者以为,期待“共享护士”能改变整个医疗体制,既不现实,也无必要性与合理性。
更关键的问题是,“共享护士”平台虽然标榜能将分散的护士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但现在整个公共医疗事业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专业医护人员的总量太少。正规医院的护士尚且数量不够,平台到哪里去找一大批合格的“共享护士”?
无论如何,护士不像网约车司机,有一定驾驶经验就能上路;在医护领域,只有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有资质人员,才能合法地提供医护服务。“共享护士”显然无力解决护士的供给问题。
作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业,“共享护士”并非一无是处。应当明确的是,在我国整体医疗资源欠缺的情况下,“共享护士”更可能是一种补充性服务。而要做到资质健全、服务满意度高,“共享护士”的成本可能会提升一个台阶,作为一种中高消费的医护服务存在,而这似乎又违背了“共享护士”便利更多普通患者的初衷。
“共享护士”服务已存在了若干年,但目前社会对其认知度不足,这项服务并未大面积铺开,可能因为各方面均持以审慎的态度。目前,北京、广东等地区已出台探索护士多点执业的规定,这被认为扫清了“共享护士”的关键障碍。对于这项制度,全国大多数地区仍然在观望和酝酿中。跟医师多点执业类似,护士多点执业有利于提高护士收入、缓解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对于这种明显有利于解放医疗资源的改革措施,理应大胆推进。
面对新事物,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是传统治理模式的常见弊病。“共享护士”站在互联网经济的风口,改变的又是关系到社会公平的基础性行业,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监管部门应明确自身定位,对监管职责底线毫不放松,果断取消不合理的政策约束,最大程度激发护士的能动性与积极性,让广大患者享受到满意的医护服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