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5月18日电(记者李永锡 席敏)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一场集纳评剧艺术大家的演唱会将在沈阳中华剧场上演。推动这场演唱会举办的是两个“80后”戏迷,他们的初衷,是为了圆一位80多岁老人的梦想。
八旬老艺术家的坚守和等候
“想念他们,想见他们。要是大家能一起聚聚就好了。”今年84岁的评剧艺术家筱佩珠最近总自个儿念叨。自从1954年来到山东聊城,她已经60多年没有见到曾经一起拜师学艺的兄弟姐妹了。
15岁就开始挑梁唱戏的筱佩珠,曾经数次全国巡演,有不少忠实的粉丝现在还在给她写信。
当年评剧盛极一时的场景,她仍历历在目。“当时我到乡村去演出,观众一拥而入。卖票的工作人员根本忙不过来。我还得帮着一边收钱、一边送票。”
在筱佩珠的回忆中,当时的演出场地不大,看演出的观众基本都拿着自己的小板凳,来晚的观众只有站在自己的板凳上,才能看到舞台上的表演。
几十年过去,当年的热闹繁华已逐渐消退。虽然筱佩珠还是和当年一样,不停地到各地去义演、无偿为戏曲爱好者提供经验指导,希望这门艺术后继有人,但她还是逐渐产生了一些无力感。
“我为了评剧艺术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但前段时间确实有为这门艺术后继无人、青黄不接而着急。”筱佩珠说,当年她所在的山东聊城评剧团已不复存在,曾经一起拜师学艺的伙伴很多已经去世了。如今,筱佩珠自己练戏时,仍经常想起师父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的场景,有时候想想也会眼眶湿润。
“如果能再见见一起拜师学艺的兄弟姐妹,该多好。”筱佩珠说。
老艺术家精彩瞬间再现舞台
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筱佩珠认识了一群“80后”。在北京上班的小伙赵雅博便是其中之一。毕业于清华大学的赵雅博父母都是戏迷,从小受到家里的熏陶,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听了筱佩珠老人的故事,赵雅博深深地为之感动。他和几个小伙伴一合计,决定组建一个筹备团队,帮助筱佩珠等老一辈评剧艺术家办一场演唱会。
演唱会筹备刚开始,这群年轻人就遇到了不小的压力,尤其是来自经济上的。当时本已谈妥的最大的赞助商突然撤资,筹备团队不得不改用众筹的方式来募资。即便是这样,要举办一场演唱会仍显得捉襟见肘。
就在他们准备放弃时,一个评剧老艺术家去世了,这个消息给筹备团队带来了很大的心灵冲击,也愈发使他们坚定了把演唱会办下去的信心。赵雅博感慨地说,“一个艺术家的去世,带走的可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剧目、唱段、技巧,这可能是他一生的心血,我们一定要帮他们展现自己最后的芳华。”
四处联系老艺术家、寻觅场地、置办服装、道具……他们的坚持换来了希望。为老艺术家办演唱会的消息传开,很多老艺术家不要报酬,主动报名要来参演。很多一生节俭的老艺术家,自掏腰包资助演唱会。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去年10月,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唱会,在天津成功上演。
那一天,筱佩珠终于见到了许多挂念多年的兄弟姐妹。她牵着已经60多年没见过的师姐,久久不肯放手。“我们合唱了一段曲子,她有些词儿忘了,我就一句一句提醒她,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一起拜师学艺的场景。”电话那头的筱佩珠,声音有些颤抖。
那天的场景让赵雅博和他的伙伴们感到震撼。他说,“老艺术家们风采不减当年,唱腔依然是那么婉转动听。看着这些老人为了自己可贵的梦想打拼、努力,我们感觉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传承戏曲,就是“爱我所爱、生生不息”
6月中旬,他们计划在沈阳举办第二届演唱会。因为工作原因,当初的筹备团队如今只剩下赵雅博和另一位团队成员、来自渤海大学的教职工肖博在忙活着。
“这次众筹情况不是很好,我打算拿出今年三分之一的工资作为经费,可能还不太够。”赵雅博一边说,一边拿出了一沓火车票。为了这次演唱会,他利用休息时间,在北京、辽宁、山东、天津、河北等地辗转奔波,行程上万公里。
赵雅博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演唱会引进到自己的母校。“让同学们能够接触到这些文化瑰宝。只有越多年轻人喜欢评剧,才能把它发扬光大。”
赵雅博内心有一个愿望,将评剧老艺术家们身上的品格介绍给许多年轻人。他认为,这些品格已经比戏曲本身更为宝贵。“这些老艺术家们身上有一种爱我所爱、生生不息的工匠精神。无论在哪儿,都值得我们终生学习。”
相关链接:
80后女孩与人联手译《射雕》 学太极以更好翻译招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