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乡村“五网”基础设施建成后由贫困户进行日常管护
20类公益岗位让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5月16日午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上安乡黑赤村贫困户王启海出门上班,他来到村口污水处理系统认真查看设备运转情况。努力想摘掉“贫困帽”的王启海没有想到,自己能在家门口实现上岗就业。
让琼中大山深处贫困户找到脱贫门路的,是我省当前在乡村广泛推进的“五网”建设。琼中县委、县政府将新建成的大批“五网”设施项目作为贫困户脱贫平台,让贫困户参与“五网”设施日常养护和管理工作。王启海估算着自家收入说:“现在每月有600元的基础工资,此外,年底还有3600元收益,今年脱贫不是难题。”
2015年,琼中开始推行“政府+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水环境治理工程,湿地公园式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变了过去广大乡村污水横流的落后面貌。琼中广大山区有230个村庄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同时,“路网”“光网”“电网”“气网”也越织越密。项目一批批建成交付使用,但日常的管理谁负责?养护谁来执行?琼中把目光聚焦于乡村贫困户和贫困家庭。
2017年11月,上安乡黑赤村人工湿地式污水处理系统建成投入使用,这个大山深处的贫困村,离乡村设施现代化又近了一步,制约全村老少多年的“污水排放难”得到了解决。上安乡片区污水管网建设负责人张恩传介绍,按照政府设计,污水处理系统建成后,都选择由当地村庄的贫困户担任管护员,培训贫困农民,帮助山区贫困家庭尽早脱贫。
今年以来,“五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琼中许多贫困户在家门口得到工作岗位。5月17日,天刚蒙蒙亮,轰轰作响的割草机打破了和平镇长沙村的宁静。“我们7个人都是附近村庄的贫困户,大伙的另一个身份是琼中农村公路养护员。”长沙村贫困农民陈辉说,党和政府把贫困户放在了心上,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专门为山区贫困农民提供公益岗位,按月发放工资。
“去年8月份至今,我已经领到7200元了,这笔钱打算用来养羊。”陈辉说,过去想发展、想脱贫,没有钱,想干点啥都难,如今通过政府扶持,在“五网”建设中有了岗位,脱贫的渠道又多了一条。
长沙村驻村第一书记林大彪所在的村庄,聘请多名贫困户负责附近3个自然村小组的道路清扫。“农民上岗后,自身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大家的精气神都很足。”他说。
“五网”建设着眼于解决城乡基础设施薄弱问题,但当建设逐步深入乡村后,市县将这一建设机遇与自身区域的攻坚脱贫进行结合,探索性地开展工作,山区贫困户因此受益。在琼中,“‘五网’建设+脱贫攻坚”新模式的推进,让山区贫困家庭走上了脱贫之路。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表示,琼中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8年是琼中“脱贫摘帽”之年,“五网”建设在改善农村环境的同时,也被作为助力农民实现脱贫的路径之一,“五网”建设的作用得到了放大。
目前,琼中各乡镇有20大类农村公益岗位,如农村公路管护员、村级饮水安全管理员、污水处理设备管护员等,都对贫困人口进行过渡性安置,加快了脱贫摘帽的步子。这些岗位作为帮扶手段,圆了贫困户的就业梦,为贫困家庭增添了脱贫信心。
相关链接:
海南今秋开始英语教学改革实验试点 所用教材纳入免费教科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