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打车时有了个新发现。打开车门,出租车里竟然多了不少零食、饮料,拿起手机扫一扫就能买,车座甚至多了按摩功能,同样可以一键下单。
不过,面对这种“车载便利店”的新模式,也有质疑的声音出现。出租车内卖食品合规、让人放心吗?司机的销售行为是否会影响车辆的行驶安全?
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的哥的姐们”将便利店搬上了出租车,打车市民通过扫码,行程途中不用下车,就可以方便购买饮料零食等物品。
南京出租车司机李师傅告诉记者,这样便宜、便捷,新鲜的玩法吸引了不少乘客,最受上班族、女性乘客或者带小孩出行的乘客欢迎。自己的“车载便利店”开张半个月,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补货。李师傅说:“水、可乐、手撕面包、饼干,还有咖啡、牛奶。一般是大人带着小孩,小孩要。还有从高铁南站下来的,在晚上吃饭时间,他们会买牛奶顶一下。早饭有的人会买手撕面包,女士会买饼干和牛奶。”
除了零食饮料,按摩椅也被搬进了出租车。出差成都的北京市民郝先生说,刚坐上副驾驶的座椅,他就发现了不一样。“刚坐上去它就开始按摩了十几秒,我才反应过来发现有按摩的东西。司机师傅指了一下前面挂的二维码牌子,写的是三块钱、五块钱、八块钱。我去机场就选了八块钱时间长的,直接用微信一扫就行。”
郝先生说,所谓按摩椅其实是安装在副驾驶座位上的一个按摩垫,可以全方位按摩脖颈、腰背、大腿。郝先生透露,司机师傅说乘客支付的费用,50%给提供按摩垫的公司,剩下的司机和出租车公司各拿25%。
据了解,目前深圳、南京、杭州、上海等地都相继出现车载便利店。魔急便、汪汪便利、gogo+,各家盈利模式不一。依据北青报此前的梳理,各地管理部门和出租车公司对于车载便利店这种新业态,也是态度不同。
今年年初,杭州市出租汽车集团与北京小桔便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合作,将车载零售货架搭载到杭州的士服务先锋车队的出租车上。杭州出租汽车集团新闻发言人金凯表示,每卖出一件商品,司机将有20%的提成收入,可以及时到账。网约车对出租车的冲击,司机收入大幅度下降,很多人不愿意开出租车,如何留住出租车司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点是增加司机的收入,因此想通过便利店的形式,无形中增加司机的收入,虽然收入不是很大,但总比没有要好。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有人看好车载便利店,但也有乘客和出租车司机表示并不感冒。其中最大的质疑声音就是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司机会不会因为推销商品而分心,影响交通安全?
最早探索出租车内开“便利店”的gogo+车吧平台的负责人陈燕军介绍说,该模式最早从深圳开始探索,如今已经拓展到全国十几个大小城市。对于出租车司机推销商品会过多分散注意力的问题,陈燕军解释,公司会通过对司机进行相关培训以及考核,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安全风险,目前来说还没有出现大问题。他拿一个数说明:“我们已经发展两年了,售卖了价值一千多万元的商品,服务了接近百万乘客,目前没有一起投诉。”
对于零食饮料如何保障安全的问题,陈燕军介绍,“选择和品牌合作的零食,一般都选择保质期长一些的食品。第二个会用车载冰箱,一边冷冻一边冷藏。所以饮料和食品不会出现变质或者口感出现问题。”
湖南金周律师事务所律师邢鑫认为,虽然面对新业态不能一禁了之,但目前来看出租车卖零食,严格来说并不合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食品安全大于天。法无授权即禁止,为了加强食品安全分类监管,防范食品安全风险,对于这种食品销售业态,销售方和平台方在没有办理相关经营许可证的前提下,无权进行食品销售。同时,出租车作为食品放置场所,应当具备食品贮存的必要条件,售货设备应定期消毒,防蝇防虫等设施需要完善,不得销售散装食品及容易腐败变质的食品。但从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出租车而言,很难做到上述这几点,因此,容易产生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权利产生侵害等法律问题。
但是邢鑫律师也补充,在不断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车载便利店的未来或许可以期待。既不能一禁了之,也要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推动发展角度而言,建议在启动该新业态前,进行法律法规相关完善,通过相关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取得法律和行业支持,同时进行广泛社会调研,对新业态的实际操作进行试点,再逐步展开完善。(记者 王逸群)
相关链接:
海口交通部门向网约出租车平台送达违法行为通知书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